全国高血压日:中医教你轻松降压
全国高血压日:中医教你轻松降压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高血压已悄然年轻化,不仅中老年人需要关注,年轻人也应提高警惕。中医认为,高血压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中医眼中的高血压
中医将高血压归类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具体来说,高血压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引发肝阳上亢,血压升高。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或饮酒过度等,可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痰湿内阻,日久可化热,痰热互结,上扰清窍,引发高血压。
体质因素:先天禀赋不足与年老体衰。先天遗传因素导致体质较弱,肾气不足,或素体阴虚,容易导致肝阳偏亢。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肾气渐亏,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阴虚阳亢。
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对高血压的发病有重要影响。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脾主运化,脾虚则痰湿内生;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阳亢上逆。
中医调理方法
中药代茶饮
菊花茶: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每次用3克左右的菊花泡茶饮用,日饮数次。
山楂茶:所含成分可助消化、扩张血管、减低血糖、降低血压。平日可取鲜山楂1~2个或生山楂片泡茶饮用,每日数次。
槐花茶: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还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将槐花摘下晾干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
荷叶茶: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煮沸后代茶饮用,或以干荷叶直接泡茶饮用,每日数次。
制首乌茶: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制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可取制首乌5~1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后当茶饮用,每日数次。
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还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可将葛根30克洗净,切成薄片,加水煮沸后当茶饮,每日数次。
莲子心茶: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苦,性寒,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作用。平日可用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决明子茶: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功效。可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桑寄生茶:为补肾要药。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日数次。
玉米须茶: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的疗效尤为明显。每次取玉米须25~30克泡茶饮用,日饮数次。
小贴士:上述茶方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中药代茶饮也要辨证选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而言,泡茶选单味中药最好。因治疗或病情等的需要,也可以配方使用。
非药物疗法
耳穴压丸:耳朵上有不同的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部位一一对应。临床上,常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朵相应穴位上,患者每日可多次揉按王不留行籽以刺激耳部穴位。选择降压沟、心、神门、降压点、皮质下等耳穴,可以起到降压效果。
按摩:生活中可以通过推拿按摩,起到稳定血压的保健作用。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摩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百会穴,每日多次,可清利头目,使头脑清醒,缓解胀痛眩晕,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按摩合谷穴、太溪穴、昆仑穴、涌泉穴等也可以收获稳定血压的功效。
生活方式调摄
饮食清淡 戒烟戒酒:高血压和盐的摄入其实有一定关系,所以不管是没有患上高血压的健康人还是已经患上高血压的患者,控制盐的摄入非常重要,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高脂肪食物,这些都很重要。
早睡早起 保持精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是对于高血压,对于很多疾病都有着预防效果。
适当运动 调和气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的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另外,也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调节情志 修身养性: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的情志刺激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因此,预防高血压首先要从调节情志入手,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在培养乐观心态的同时,也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因此,在预防高血压时也要注重顺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如春季应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生发;夏季可适当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以避暑热;秋季应早睡早起以养阴润燥;冬季则应早睡晚起以避寒保暖。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等,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等不利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临床案例分享
国医大师李济仁曾治疗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主诉眩晕头胀,如立舟车,旋转不定,烦躁易怒,肢体作麻,失眠多梦,素嗜烟酒,宿有咳喘。诊见面色红赤,脉象弦劲,舌质红,苔薄黄。血压190/118mmHg。此肾阴不足,肝阳上扰,气亢血燥,阳盛风动,气与血并走于上之候,故血压升高。治宜平肝潜阳降压。方拟自制之平潜降压汤。
药用:磁石(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炒决明子30g,天麻12g,钩藤(后下)12g,怀牛膝、夏枯草、白芍各12g,干地龙9g,青木香各9g。
5剂后眩晕大减,肢麻好转,血压下降为160/98mmHg。再投刺蒺藜、野菊花出入其间。25剂后,目眩头晕症状悉除,血压恢复正常,失眠亦见好转,唯咳喘旧恙依然。再宗原方去磁石、珍珠母,加肥知母、马兜铃、夏枯草各9g,以顾其本而善其后。经几次访问,该病至今未见复发。
另一位42岁男性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经常自感眼冒黑花,耳鸣如蝉声,头额及后脑胀痛,不能左右顾盼,坐立不宁,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多梦遗精,稍劳则感头面发热,血压随即升高。脉细数,舌质绛,苔黄腻。血压186/110mmHg。
此肝肾素虚,复因烦劳过度,肝肾之阴益耗,风阳上袭,故血压高;又以肝开窍于目主筋,肾开窍于耳主骨,肝肾亏虚故眼花耳鸣,转侧起坐不利;肾失藏精封髓之职,故神疲梦遗;腰为肾府,虚则腰膝酸软。法当滋肾养肝以降其压。方用自制滋养降压汤化裁。
药用:山萸肉、炒杜仲、桑寄生、怀牛膝、泽泻、淫羊藿、巴戟天各15g,丹皮、玄参、栀子、青葙子各9g。
5剂后头脑胀痛略减,余症同前。按原方再服10剂,血压下降为166/100mmHg,唯头部转侧仍感不舒。原方去玄参、泽泻,加干地龙、臭梧桐、豨莶草各15g。
再进30剂,血压趋于正常,头能左右顾盼,眼花耳鸣大有好转,精神亦振,夜寐见安,腰膝如常,唯夜间有遗精现象。再按上方增制首乌、刺蒺藜炼蜜为丸,以尽全功。
服成药1个月后复查,诸恙均愈。至今2年,几次追访,一切正常。
结语
中医调理高血压具有独特优势,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情志等生活方式调整。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