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9万人被执行 “百强老赖”里满是地产老板
今年849万人被执行 “百强老赖”里满是地产老板
截至2024年12月21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全国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失信被执行人”已达到8489229个。其中,房地产相关企业和个人数量剧增,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强房企”迈向“百强老赖”?
伴随房地产行业的洗牌,近年的被执行名单中,地产相关企业和个体数量剧增。根据天眼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被执行总金额TOP10”企业分别为:北京朗智呈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綦普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佳兆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南京启迪智能科技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上述企业2024年内被执行金额均在110亿元以上。
其中,朗智呈运的被执行金额高达607亿元,是北京一家注册于2020年的健康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戴钢;綦普科技被执行金额达197亿元,是注册于2021年的电子产品制造销售企业。除此两家以外,其余均为房地产企业,其中恒大地产集团(不含恒大集团、分公司及童世界等恒大关联公司)仅一个主体的被执行金额就高达3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执行百强中几乎都是民营房企,深圳市安居集团是其中罕见的国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内“深圳安居”被执行总金额约97.6亿元,位列第六位。
深圳安居集团为何“赖账”近98亿元不还?据相关渠道了解,一方面深圳安居集团与山东高速集团的“恒大股权转让欠款纠纷”,引发诸多相关诉讼,当前省市两级已安排了专班具体推进相关纠纷化解和款项赔付;另一方面,包括深圳龙华安居峰景苑在内的项目,因质量问题受到业主投诉,深圳安居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4亿元,经营和业绩的双重压力也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制约还款能力。
在大规模的被执行案例中,可为而不为的“失信”行为屡见不鲜,失信被执行人也被民间称为“老赖”。根据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有4106家开发企业出现失信被执行人情况,共计发生8199条失信被执行案例,主要来自商品房销售交易领域的合同纠纷。期内,失信被执行企业数量同比减少8.96%,环比增加2.96%。在失信被执行的原因中,“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占比最多,约为57.12%。
“教科书级老赖”的终局启示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名单”,意味着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冻结、划扣财产、拍卖资产等手段,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失信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也会对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正因如此,近年众多房企老板纷纷开设“防火墙”,例如转让法定代表人身份、转移资产、转售项目。其中卸任、变更法定代表人身份,对于正常企业而言是常规调整,对于一些心存侥幸的暴雷企业老板,则或是减轻暴雷牵连的途径。
WIND万得数据显示,2023年1月-2024年11月A股已有40家房企更换法定代表人,包含滨江集团、金地集团、深深房、京基智农(京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等民营企业;深振业、大悦城、中交地产、金融街、合肥城建、京投发展、上实发展等国央企。港股房企方面的变更同样频繁。例如今年3月19日一天就有阳光城创始人林腾蛟、迪马股份董事长黄力进卸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黄力进是在2022年底接任公司创始人家族老板罗韶颖担职)。
而早在2021年8月,许家印就卸任了恒大地产董事长等职位,柯鹏卸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职位,均由赵长龙接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法人代表公司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这意味着,卸任法定代表人或不再承担公司在其任期内产生的法律责任。
不过法律还会考虑到特殊性,例如许家印这位“教科书级老赖”。由于恒大事件已超出了普通债务纠纷的性质,许家印及恒大集团核心高管依然无法逃离被处罚的结局。今年5月,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1月26日广州法院正式发布命令,对中国恒大集团及许家印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在高消费领域的非生活或工作必需消费行为。
事实证明,如果火烧过旺,再怎么规避“引火烧身”,最终也无法逃脱法律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