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申遗成功!探寻22个世界级古迹
泉州申遗成功!探寻22个世界级古迹
2021年7月25日,一个载入泉州史册的日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六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殊荣不仅肯定了泉州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更开启了这座千年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
泉州的22处世界遗产点,如同22颗明珠,串联起这座城市辉煌的海洋贸易历史。从九日山祈风石刻到开元寺东西塔,从洛阳桥到安平桥,每一处遗产点都在诉说着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繁华盛景。
九日山祈风石刻,记录了宋代泉州官员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历史,展现了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与管控。开元寺内的东西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洛阳桥和安平桥这两座宋代石桥,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更是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重要见证。
在泉州的22处世界遗产点中,宗教建筑和文化纪念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伊斯兰教圣墓是唐代来华穆斯林的墓葬地,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摩尼教教址,这些都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多元文化交融。
泉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和努力。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微改造,对669幢传统历史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缮,做到“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同时,泉州还建立了100多人的文物志愿者服务队伍,涵盖文物专家咨询、义务讲解、义务巡查等领域,形成了文物保护利用的共治共享格局。
如今的泉州,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泉州也在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小山丛竹书院、苏廷玉故居、正音书院等历史建筑,如今已成为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泉州花灯、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泉州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更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贡献。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未来,泉州将继续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