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卫技术新突破:从疾病预防到智慧医疗的创新之路
深圳公卫技术新突破:从疾病预防到智慧医疗的创新之路
2024年,深圳医疗卫生事业迎来重大突破:全市新增9000多张床位,8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相继开业运营,33家三甲医院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这些数据背后,是深圳在公共卫生技术领域持续发力的成果。
疾病预防控制的“深圳经验”
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深圳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全国首款疾控系统数据产品——“深圳市蚊媒分布及其体内病原体宏基因组分析数据产品”。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数据驱动的疾病防控提供了“深圳经验”,也标志着国家病原微生物样本和数据资源深圳中心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该数据产品对原有“蚊子地图”进行升级,利用基因测序手段深入挖掘蚊子体内病原体信息,提供街道级乃至小区级的潜在蚊媒传染疾病风险图谱。产品覆盖深圳10个区74个街道,支持5年内数据回溯测试与定时更新,能够显著提升应对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能力。
智慧医疗的“龙岗模式”
在智慧医疗领域,深圳龙岗区率先交出亮眼答卷。9月20日,龙岗区发布国内首个应用华佗GPT技术的AI智能导诊系统,首批已在龙岗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上线,预计年底将实现区域全覆盖。
该系统由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等机构联合研发,以开源中文医疗大模型为基础,能够实现自然语言交流和多轮对话。相比传统导诊系统,华佗GPT不仅分诊准确率更高,还增加了语音输入功能,让老年用户也能轻松使用。
华佗GPT的推出,是龙岗区打造“AI+卫健”双场景的重要一步。未来,龙岗区还将推进AI在医疗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构建全方位智慧医疗体系。
跨境医疗融合的新突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在跨境医疗融合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1月,港大深圳医院完成首例深港医院“点对点”转运,标志着“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正式实施。
此外,深圳制定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已获得境外认可,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成为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医院。这不仅推动了医疗服务跨境衔接,也为大湾区医疗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从“追赶”到“领跑”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创新,从智慧医疗到跨境融合,深圳在公共卫生技术领域正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随着“20+8”技术主攻方向的持续推进,深圳必将在更多领域创造新的突破,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