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五大拜财神:千年习俗的现代传承
上海初五大拜财神:千年习俗的现代传承
2025年农历正月初五,上海城隍庙内人头攒动,市民游客纷纷来到财神殿祈福迎财神,祈愿新的一年财运亨通、事业兴旺。为确保市民游客安全有序祈福,公安部门加强在城隍庙周边维持秩序,并实行单向通行措施。
上海人拜财神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据同治《上海县志》记载:“(正月)初五,接财神,用鲜鲤,担鱼呼卖,曰送元宝鱼,至暮轰饮,曰财神酒。”民国《法华乡志》亦有类似记载:“初五日,鸡初鸣接财神,必用鲜鱼,极活泼者谓之‘元宝鱼’,至暮轰饮,曰财神酒。”
上海拜财神的仪式颇为讲究。商家一般在初四晚上布置祭祀物品,初五凌晨就争先恐后,抢着放鞭炮。一般商家在房屋正中挂上五张财神爷的神纸,在店铺门面的左右两侧悬挂纸灯笼,灯笼上贴有本店牌号,供桌上围上绣花的红绸桌围,上面供奉三牲(猪肉、鸡、鱼),或者供五牲(另外加牛肉、羊蹄)。一般祀财神的鱼用的是金色鲤鱼,“鲤”为“利”的谐音,称“元宝鱼”;鸡用雌鸡,取其生蛋,以讨“可得金子”口彩;肉用鲜肉,表示“今岁得肥(利)”。还伴以用鸡血冻划成定胜形,叫“元宝”;或用粉制元宝,叫“糖元宝”,以讨“招财进宝”之口彩。有的富商在神像前放置真的金银元宝,以示虔诚。还有的将活鲤鱼养在缸内,称为“活元宝”,祀财神后的第二天天明时,将鱼或放生于黄浦江,或放生于城隍庙豫园九曲桥荷花池中,比喻元宝像流水一样流进来。有的商家,把鸡蛋染成紫红色或鲜红色,叫作“染元宝蛋”,喻示“元宝若鸡生蛋,源源而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创新。上海城隍庙推出了文创产品“招财进宝”灯,以传统“钱袋子”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了道教文化与民俗元素。灯身上绘有象征福禄寿喜财的吉祥图样,寓意富贵盈门,财富环聚。灯顶三个元宝寓意三生万物,财源滚滚。在灯光映照下,汇聚四方财气,为持灯者带来好运与财富。
上海拜财神的习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祈福活动,更凝结着上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上海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一传统习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