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揭秘珍稀植物背后的科学奥秘
西藏墨脱:揭秘珍稀植物背后的科学奥秘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队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开展珍稀植物科考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科考队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申健勇带领,主要任务是对7个代表性珍稀濒危物种进行调查研究。
墨脱: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的完整垂直自然带,被誉为“植物基因王国”。这里不仅是众多珍稀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珍稀植物的“新发现”
此次科考中,科研人员发现了多种珍稀植物。其中,大花水东哥是一种附生植物,花期时无法采集种子,但其分布比预期更广。科考队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马路边发现了正在结果的大花水东哥,成功采集了种子。
墨脱百合是墨脱特有植物,曾被认为已经灭绝。2020年,申健勇团队在科考中重新发现了墨脱百合的野生种群,并成功繁殖了5万余株组培苗。目前,已有260余株墨脱百合幼苗在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的配合下完成迁地保护种植。
此外,科考队还发现了巨型秋海棠,这是目前亚洲最高大的秋海棠种类之一。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雅鲁藏布汉克苣苔的新物种,以及2022年刚发表的蔡氏油瓜。
科考背后的艰辛
原始森林中的科考工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科考队员需要徒步进入深山,沿途可能遇到蛇、山蚂蟥等危险。在茂密的植被中,他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一株植物,有时为了寻找目标物种,需要在深谷和峭壁间艰难穿行。
生态系统的“晴雨表”
墨脱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是反映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此次科考发现,孟加拉虎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动物频繁出现,这表明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处于良好状态。
保护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科考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珍稀植物如大花水东哥虽然分布比预期广泛,但仍面临生存威胁。此外,气候变化对高海拔植物的影响也需要持续关注。
申健勇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野外调查,做好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工作,为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贡献力量。
此次科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保护这一独特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更多珍稀植物的秘密将被揭示,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地球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