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推荐:新生儿心理发展的早期干预策略
世卫组织推荐:新生儿心理发展的早期干预策略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框架》,强调了回应性照护在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框架指出,通过支持响应式照护和早期学习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情绪发展。
什么是回应性照护?
回应性照护是指照护人积极主动回应婴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敏锐、细心、耐心地时刻理解并回应婴幼儿的哭闹、语言、表情和动作,做到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动作、声音等线索,通过肌肤接触、眼神、微笑、语言等形式对婴幼儿的需求做出及时、恰当、合理的注意,理解和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
高水平的回应性照护有助于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它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
回应性照护的具体实践方法
身体接触的回应:当婴儿哭闹时,除了检查是否饥饿或需要更换尿布外,可以尝试通过抚摸或拥抱来安抚他们。这种身体的亲密接触能够让婴儿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肢体语言的回应:当幼儿尝试搭积木但失败了,表现出沮丧时,父母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或竖起大拇指等肢体语言来表达鼓励和支持。
语言交流的回应:当孩子拿着他的画作给你看时,不要只是简单地说“很棒”。而应该更具体地表达您的欣赏,如:“你的画真多彩啊!我特别喜欢你用的这些颜色,尤其是这片蓝色的天空,看起来好梦幻!”
情感支持的回应:在孩子面对挫折或困难时,如学习新技能时屡次失败,父母要耐心陪伴,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你一定可以的!”
鼓励探索的回应:当孩子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好奇心,如指着一只昆虫问“这是什么?”时,父母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这是一只蝴蝶。你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它还有哪些特点吧。”
成功案例:基因检测助力新生儿疾病筛查
在新生儿早期干预领域,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儿童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华大基因在第十九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正式启动了“完善染色体病产前诊断体系建设暨华大基因CNV-seq羊水检测试剂盒发布会”。这是基因科技临床应用的重要突破,也标志着NGS技术在我国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中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外,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秋菊教授团队的张娇博士分享了全人群聋病基因筛查新进展。她指出在听力损失中遗传因素占据重要比例,早期筛查和干预是关键。联合筛查模式结合传统听力筛查和基因筛查,能更早发现听力损失和遗传性病因,为干预和治疗提供可能。
总结与展望
回应性照护不仅是对儿童需求的简单回应,更是一种科学的育儿理念。它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的表情、声音、动作和情绪,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这种照护方式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情绪发展,还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检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