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百家讲坛》经典回顾:中国式管理的魅力
曾仕强《百家讲坛》经典回顾:中国式管理的魅力
2008年,一位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学者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全国观众讲解中国式管理的精髓。他就是曾仕强,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完美融合的管理大师。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曾仕强认为,西方管理学注重制度化、流程化,强调效率和结果,而中国式管理则更注重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和整体和谐。他提出,真正的管理智慧应该融合东西方的精华,既要借鉴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又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在《百家讲坛》上,曾仕强多次引用《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说明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进取精神。同时,他也强调《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工作效率,更要关注员工的内心感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
曾仕强的管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等思想融入现代管理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
例如,他提出“以德服人”的管理原则,强调管理者应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引导员工,而不是单纯依靠权力和制度。他还提出“和而不同”的管理智慧,鼓励管理者在保持团队和谐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外圆内方”的管理艺术
“外圆内方”是曾仕强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像中国古代的铜钱一样,外在圆融,内在方正。具体来说,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灵活变通,善于沟通协调;但在坚持原则和底线时,又必须坚定不移,不轻易妥协。
这种管理艺术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在处理员工冲突时,管理者应该先用“圆”的方式缓和矛盾,倾听各方意见;然后再用“方”的方式明确原则,制定解决方案。这种既灵活又原则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平衡效率与和谐的关系。
实践价值与现实影响
曾仕强的管理思想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许多企业已经将他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华为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充分体现了曾仕强所倡导的“外圆内方”理念。华为既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内方”),又注重员工关怀和团队协作(“外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再如,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马云曾多次表示,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以德服人”和“和而不同”。这种文化导向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曾仕强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具有持久的魅力,就在于它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他的理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正如曾仕强所说:“中国式管理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不是排斥西方,而是融合东西。”这种开放包容、古今融合的管理理念,必将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