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当爱情过了保质期
《花束般的恋爱》:当爱情过了保质期
《花束般的恋爱》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土井裕泰执导,坂元裕二编剧,菅田将晖和有村架纯主演。电影讲述了山音麦和八谷绢这对年轻情侣从大学到毕业的感情历程,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磨合以及最终的分离。
初遇:完美的契合
2015年的东京,大学生山音麦和八谷绢因为错过末班车而相遇。两人在聊天中发现彼此在文学、电影、音乐的喜好惊人相似,这种高度的契合让他们迅速坠入爱河。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读同一本书,甚至穿着同样的白色帆布鞋。这种完美的契合让人不禁想起心理学家默斯特因提出的SVR理论中的刺激阶段和价值阶段:两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互吸引,又在深入了解后发现价值观高度一致。
磨合:现实的考验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学毕业后,两人面临着生活的压力。麦为了维持生计放弃了插画梦想,转而进入一家小公司工作;绢则在牙医诊所工作。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麦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绢则保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逐渐拉开了两人的距离。
电影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这种变化:原本一起度过的周末变成了加班,原本约定要看的电影一再推迟,原本互相关心的两个人开始变得沉默。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爱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分手:平静的告别
2019年,麦和绢的关系已不若以往亲密。在参加共同好友的婚礼后,两人决定结束这段长达五年的恋情。在一家咖啡馆里,麦向绢提出了分手,两人平静地告别。这种平静的分手方式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奈,但也体现了对彼此的尊重。
反思:现代爱情的困境
这部电影反映了现代爱情关系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消费主义的影响:两人最初因为共同的消费习惯(如听同一首歌、看同一部电影)走到一起,但这些共同点都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一旦生活压力增加,这些共同点就显得脆弱不堪。
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大学生活的轻松与步入社会后的压力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转变考验着每一段感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适应。
沟通与理解的缺失: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两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麦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绢需要的是陪伴和关心,但双方都没有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艺术手法:物象化的表达
电影通过一些物象化手法来表达情感的变化:
鞋子:从一开始的白色帆布鞋,到后来的黑色皮鞋,再到最后的各奔东西,鞋子的变化象征着两人关系的变迁。
耳机:电影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耳机的场景,形成了首尾呼应。耳机从一开始的共同分享,到最后的各自为政,象征着两人从相知到陌生的过程。
色彩:从相遇时的冷色调,到相恋时的暖色调,再到最后的灰暗色调,色彩的变化反映了两人情感的起伏。
《花束般的恋爱》以其细腻的情感捕捉和普遍的爱情故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部电影通过两位主人公从大学到毕业的感情历程,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磨合以及最终的分离。这种普通却真实的故事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产生强烈共鸣,尤其是年轻一代。影片不仅展示了爱情的必然走势,还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工作环境和爱欲的压抑。通过物象化的情感表达,《花束般的恋爱》成功地将个体经验与集体情绪相结合,成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