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差钱》遇冷,《你好,李焕英》爆火:赵本山与贾玲的喜剧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差钱》遇冷,《你好,李焕英》爆火:赵本山与贾玲的喜剧之路

引用
网易
6
来源
1.
https://m.163.com/dy/article_cambrian/JIVIQV2V055652K8.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4391016_121924583/
3.
https://m.163.com/dy/article_cambrian/JN3NII090553EI3Z.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77397
5.
https://post.m.smzdm.com/p/a5x60468/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A0%E5%A5%BD%EF%BC%8C%E6%9D%8E%E7%84%95%E8%8B%B1

2024年底,赵本山带着新作《不差钱》重返银幕,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滑铁卢。这部由经典小品IP改编的电影,不仅未能延续14年前春晚舞台上的辉煌,反而收获了如潮的差评,票房更是惨淡至极。

票房口碑双失利

《不差钱》的票房成绩令人咋舌:上映后仅收获27万元票房,与预期相差甚远。影片时长71分钟,却让观众感觉格外漫长。剧情松散、逻辑混乱,笑点低俗,这些都成为观众诟病的焦点。许多观众表示,除了名字与经典小品相同外,这部电影几乎看不到任何亮点,更像是一个未完成的小品集锦。

相比之下,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则创造了国产电影的奇迹。2021年春节档上映后,该片以54.13亿元的惊人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影片不仅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其跨国版权更是创下中国电影新纪录,被国际知名影视公司以高价购得。

创作理念的差异

赵本山在谈到春晚小品时曾表示:“我上春晚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快乐,而不是在大年三十教育人。”他认为,小品、相声存在的意义就是娱乐,但可以在娱乐基础上加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种观点在《不差钱》中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影片过于依赖低俗笑点和身体喜剧,缺乏真正的幽默感,更谈不上寓教于乐。

反观《你好,李焕英》,虽然也是一部喜剧片,但贾玲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搞笑层面。她巧妙地将母女情感、时代变迁等深刻主题融入故事中,通过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亲情、梦想和成长。这种寓教于乐的处理方式,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温暖,在感动中获得思考。

喜剧风格的演变

作为赵本山的弟子,贾玲在喜剧道路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她没有局限于东北小品的传统模式,而是尝试将更多元的喜剧元素融入作品中。在《你好,李焕英》中,我们看到了对传统喜剧手法的突破,也看到了对当代社会议题的思考。

相比之下,赵本山在《不差钱》中的尝试显得有些保守。影片中充斥着对经典小品的模仿,却缺乏新的创意和深度。这种对既有IP的过度消费,反而让观众感到厌倦。

启示与思考

《不差钱》和《你好,李焕英》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喜剧创作的两个不同方向。一个是在经典IP的光环下重复自我,另一个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显然,后者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正如喜剧大师卓别林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对于喜剧创作者来说,如何激活想象力,用新的表达方式唤起观众共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赵本山和贾玲的选择,或许正是这个课题的两个不同答案。

在未来的喜剧创作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你好,李焕英》这样的作品,它们不仅能让观众开怀大笑,更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毕竟,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逗乐,更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