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梅州客家文化:广东汉剧与山歌剧的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梅州客家文化:广东汉剧与山歌剧的魅力

引用
搜狐
14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0847227_121124715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7%8E%89%E5%88%9A/6502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966986853193359
4.
https://m.sohu.com/a/766053001_120123475/?pvid=000115_3w_a
5.
http://www.qb.gd.gov.cn/whjy/content/post_1263851.html
6.
https://y.meizhou.cn/p/182091.html
7.
https://www.meizhou.gov.cn/zjmz/lsyg/kjwh/mindex.html
8.
http://www.bhwang.cn/ly/ya23t/.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4%B8%9C%E7%9C%81
10.
http://www.hbwmw.gov.cn/c/2025/01/63784.shtml
11.
http://www.bhwang.cn/ly/ur23y/84.html
12.
http://www.bhwang.cn/ly/wu529/81.html
1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A2%E5%AE%B6%E6%96%87%E5%8C%96
14.
https://www.xghswhcc.com/newsinfo/7812190.html

广东汉剧,这朵被誉为“南国牡丹”的艺术奇葩,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世界。近日,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和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培训部主任嵇兵受邀赴毛里求斯开展广东汉剧教学、表演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搭桥、汉剧为媒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毛里求斯华人华侨中占比绝大多数为广东梅县籍客家人,梅州与毛里求斯虽远隔千山万水,却渊源颇深,广东汉剧在当地很受欢迎。2022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毛里求斯中华艺术委员会达成共识,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设立首个海外传承推广中心,并于当年11月开启海外网络连线教学,在梅州日报社技术组的协助下通过直播的形式为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学员讲解广东汉剧的历史、唱腔、身段等,共20节课程。

“老师们好!没想到能在毛里求斯见到你们!”“我唱几段课上教的《盘夫》片段给你们听听,看看有没有进步。”……此行,张广武、嵇兵见到了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优秀学员、毛里求斯华裔邓国岳。9月21日,邓国岳更是与嵇兵合作,一同登上了毛里求斯中秋文化节晚会的舞台上,以一曲《南国牡丹吐芬芳》赢得了3000多名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毛里求斯掀起了一阵带有浓厚中华传统元素的“中国风”。“非常荣幸能和专业的老师们同台,还是在这种全国性的文艺晚会上。两位老师亲切地从走台步、摆动作、穿戏服、戴髯口到唱腔指导、发音纠正,手把手为我细致讲解广东汉剧相关知识,让我非常感动!学习广东汉剧让我一种特别的方式重新与祖先根源联系起来了。”邓国岳说。

外出期间,张广武、嵇兵还前往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洽谈交流。张广武表示,看到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与获得的喜人成果倍感欣慰,希望在毛里求斯的华人学员们能够学好广东汉剧,让广东汉剧在毛里求斯落地、开花、结果。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也将继续探索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让广东汉剧慰藉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客家故事。

01

广东汉剧:百年传承的艺术瑰宝

广东汉剧,又称外江戏、乱弹戏,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起源于梅州大埔,已有数百年历史,被誉为“南国牡丹”。广东汉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梆子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东汉剧的表演艺术特色鲜明,讲究唱、念、做、打的完美结合。其唱腔优美动听,既有高亢激昂的西皮,又有委婉细腻的二黄;念白则采用中州韵,字正腔圆,富有音乐性;做工细腻传神,身段优美,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武打则刚劲有力,精彩纷呈。

广东汉剧的代表作品众多,如《花灯案》《汉宫怨》《丘逢甲》《包公与妞妞》等。其中,《花灯案》是李仙花的成名作,她在剧中饰演陈彩凤,将一位痴情、缠绵且极富喜剧色彩的小家碧玉表现得惟妙惟肖,名动香江。《汉宫怨》中,李仙花饰演霍成君,将一位官宦门第的大家闺秀、帝王之后的悲情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包公与妞妞》中,她饰演红粉莲,成功塑造了一个出身寒微却孝顺的女子形象,获得了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广东汉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辛勤耕耘。其中,李仙花无疑是当代广东汉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从艺50年,以精湛的演技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广东汉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仙花出生于广东梅州五华县,自幼受母亲影响,对广东汉剧产生了浓厚兴趣。10岁时,她考入梅县地区戏剧学校,开始了系统的戏曲学习。1978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广东汉剧院工作,并拜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为师,正式开启了艺术人生之路。

在广东汉剧舞台上,李仙花先后饰演了20多个大小角色,从《花灯案》中的陈彩凤到《汉宫怨》中的霍成君,从《丘逢甲》中的山英姑娘到《包公与妞妞》中的红粉莲,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她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誉为广东汉剧的“青春明星”。

为了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李仙花于1991年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当时已怀孕的她,在母亲的陪伴下坚持参加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京求学期间,她遍访名家,学习昆曲、京剧等不同剧种的表演精华,艺术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1993年,她凭借《阴阳河》《改容战父》和《百里奚认妻》三个戏,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02

客家山歌剧: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客家山歌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兴的剧种,流行于梅州等地,有“美丽的山茶花”之称。它以客家山歌为基础,融合了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既保留了客家文化的传统韵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客家山歌剧的诞生与发展,体现了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活力。它不仅丰富了客家文化的艺术形式,也为客家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03

梅州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梅州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剧作为梅州客家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近年来,梅州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一方面,通过建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机构,加强对广东汉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客家山歌剧创作比赛等活动,推动客家山歌剧的创新发展。

同时,梅州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对客家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播。例如,通过建立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剧的精彩演出。

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剧作为梅州客家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它们不仅是梅州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