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清洁指南》推荐:冬季洗澡,每2-3天一次最适宜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推荐:冬季洗澡,每2-3天一次最适宜
寒冷的冬天,洗个热水澡然后躲进被窝成为很多南方人的生活追求,但专家表示,冬天“太爱干净”也可能是“错”。“如何洗澡?”成为了每年冬季的热门话题。
根据《中国皮肤清洁指南》的权威建议,冬季洗澡的适宜频率为每2-3天一次。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背后蕴含着科学道理。
我们身上每天都会分泌油渍、汗液,同时伴随着老、废角质的脱落,当然还会蹭上一些外界的脏东西,洗澡就是为了去除这些皮肤表面的污垢。
但这些东西本身也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皮脂与汗液中的水分混合,形成皮脂膜,能帮助皮肤锁水,相当于一层天然身体乳;角质层保护皮肤,让皮肤抵御外界伤害,不易敏感。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辛刚表示,过于频繁的洗澡会过度清理它们,让皮肤直面刺激和伤害。那为什么夏天不会?那是因为夏天出汗多、出油大,即使每天洗澡也能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而冬天,本身就出汗少,分泌的皮脂也比较少,频繁洗澡很容易引发皮肤干燥、瘙痒、皮屑等问题。一旦皮肤屏障被破坏、功能下降,还会带来各种各样想不到的皮肤问题。
不同人群的洗澡频率建议
- 一般成年人:每2-3天洗澡一次
- 老年人:1-2周一次(皮肤干燥者可适当延长)
- 儿童:每周2-3次(1岁以下婴儿可隔日一次)
- 孕产妇:正常洗浴但需轻柔,避免过度摩擦
冬季洗澡注意事项
水温控制:以皮肤体温为准,冬季略高于体温,建议38-40℃。
时间控制: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15分钟。
洗浴产品:选择温和性质的产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或药皂。
保湿护理:洗后3分钟内涂抹润肤乳,重点护理小腿等易干燥部位。
特殊时期:空腹、饱餐后、饮酒后或过度疲劳时不宜立即洗澡。
泡澡建议:避免长时间泡澡,热水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
儿童和老人:特别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洗澡后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万立医师指出,冬季洗澡过于频繁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问题。她建议,如果不出汗或不出门,一般建议两天洗一次澡,每次洗澡时间不超15分钟,水温最好不超45摄氏度。
“我接诊过一些患者,因为洗澡时使用磨砂膏、搓澡巾,或者洗澡水温度过高导致皮肤屏障被破坏,出现皮肤过敏、发红等问题。”万立医师说。
温馨提示
保持皮肤清洁固然重要,但过度清洁反而会伤害皮肤。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洗澡频率,既要保持卫生,又要保护皮肤健康。特别是冬季,更要注重皮肤的保湿护理,让肌肤在寒冷的季节也能保持水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