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新技术:四足机器狗上阵!
解放军新技术:四足机器狗上阵!
2024年12月,中国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可穿越复杂地形的军用机动5G基站,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军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这款由解放军31567部队高级工程师侯杰领导研发的军用5G基站,能够在3公里半径内为至少1万名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服务。即使在山区、城市等复杂地形中,也能保持每秒10吉字节的不间断总传输速率,延迟时间小于15毫秒。
这一技术突破为军用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在2024年举行的中柬“金龙-2024”联合演习中,中国参演人员与机器狗协同作战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演习中亮相的两款机器狗——Go2和B1,代表了中国军用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水平。
Go2机器狗重约15公斤,配备超广角探测系统,不仅能完成前进、横卧、跳跃、后退等动作,还能够自主规划行动路线,避开障碍物。在侦察作战中,它能绕过或穿过障碍物,迅速抵近目标,并将侦察画面实时回传给指挥部。
B1机器狗则是一款工业级别的机器狗,重量超过50公斤,背部可搭载自动步枪。在演习的强击突入作战环节,B1机器狗作为尖刀,突入危险房间,迅速瞄准并实施打击,最后由特战人员进入完成清剿任务。这款机器狗具备全天候作业能力,持续行走负载高达20公斤,站立续航可达5小时,最大站立负载为80公斤,甚至可以承载一名成人的重量。
这两款机器狗都继承了四足机器人的固有优势:相比轮式或履带式无人车辆,它们在复杂地形上的越障能力更强,适应性更高。特别是在建筑废墟、室内行动、攀登楼梯等场景下,机器狗比同等大小的小型无人车辆行动更加便捷。同时,它们也比直立行走的双足机器人更灵活稳定,因为重心较低,复杂地形下的机动性更胜一筹。
然而,机器狗并非万能。在相对平坦的地面行驶时,轮式无人平台因结构简单而效率更高;在开阔地带,无人机则在速度、机动性和视野方面占据优势。因此,未来战场上,机器狗、无人车辆、无人机必然会在作战中相互配合使用,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各种作战环境的需求。
随着军用5G通信技术的突破,中国正在建立庞大的无人军团。这个“军团”包括无人机、机器狗和其他形式的无人作战平台,预计将在未来战场上超过人类士兵的数量。美国尽管早在四年前就宣布启动军队数字化升级,但进展缓慢,现有通信设备难以满足大规模无人平台的数据传输需求。而中国已建成近420万座民用5G基站,远超其他国家,为军用5G网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突破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战争的面貌,成为军事技术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机器狼”和其他无人装备的战术演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战争的一种全新模式——蜂群攻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军用机器人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