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陷阱:如何远离消化道疾病?
春节饮食陷阱:如何远离消化道疾病?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但也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宁提醒,春节期间,人们容易因为饮食不当而引发各种消化道疾病,包括胃食管返流病、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护肠胃健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春节高发的消化道疾病
春节期间,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多种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常见的疾病包括:
胃食管返流病: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胸痛及吞咽困难。这与节日中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和频繁饮酒密切相关。
急性胃肠炎:通常由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春节期间,频繁的聚餐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患者会感到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上腹,并向腰背部放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消化性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饥饿或餐后加重、嗳气、反酸等。春节期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高压力的社交活动会加重病情。
春节饮食的常见陷阱
暴饮暴食:春节期间,丰盛的餐桌和频繁的聚餐容易导致过量进食,给肠胃带来沉重负担。
过度饮酒:亲友聚会时,推杯换盏在所难免。但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高油高脂食物:节日美食往往油脂含量较高,如炸鸡、烤肉等。过多摄入这类食物会增加胰腺负担,诱发胰腺炎。
饮食不规律:走亲访友、熬夜守岁等活动容易打乱正常的饮食节奏,导致消化不良。
食用不新鲜食物:春节期间,家庭往往会准备大量食材,如果储存不当,容易变质,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专家建议:如何预防消化道疾病
保持规律饮食:尽量维持日常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七分饱即可,不要过度进食。
选择清淡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健康方式。
适量饮酒:饮酒要适量,可以选择低度酒,如红酒、啤酒等。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一小杯。
注意食品安全:确保食物新鲜,生熟分开,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避免食用变质或不洁食物。
适度运动:饭后适当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有助于促进消化。但避免剧烈运动。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老年人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儿童要避免过多摄入糖果和甜点;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群要遵医嘱服药,避免刺激性食物。
特别提醒:老年人和儿童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应选择松软、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粗细搭配,每天控制粗杂粮摄入量在50-100克。避免食用年糕、汤圆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适量食用鱼类、鸡肉和豆制品。避免过多摄入糖果和甜点,以减少肥胖的风险。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高血压患者要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腌制食品。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远离消化道疾病,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