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预制菜标准在南京发布,行业迎来规范发展新阶段
全国首部预制菜标准在南京发布,行业迎来规范发展新阶段
2022年4月27日,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在南京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预制菜行业迈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标准严把质量关,预制菜迎来“紧箍咒”
该标准从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包装要求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并鼓励食品原料可溯源。具体来看,标准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添加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标准还对预制菜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行业洗牌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标准的出台对预制菜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迫使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扬州东园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及时调整产品分类,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剔除出预制菜范畴,并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健康食材和个性化产品。目前,该公司盐水鹅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当家花旦”狮子头平均每月销售10万份。
消费者信心提振,市场前景可期
标准的出台不仅规范了企业生产,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根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江苏作为预制菜产业的重要基地,现有预制菜企业5800余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江苏省将新型食品集群列为“十四五”重点打造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把预制菜产业链作为优先培育的重点产业链。
政策持续加码,行业迎来新机遇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通知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需要冷链运输。这一政策的出台,为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未来展望: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预制菜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研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预制菜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