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指数基金超额收益:为什么有的基金能跑赢同类?
揭秘指数基金超额收益:为什么有的基金能跑赢同类?
在投资指数基金时,投资者往往会关注跟踪误差率、基金规模、管理费和托管费等指标。然而,为什么在跟踪同一指数的情况下,某些基金能够跑出超额收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提供实用的选基策略。
传统选基思路的局限性
过去,我在筛选指数基金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跟踪误差率、基金规模、管理费和托管费。通常会选择总体费率最低的基金,在跟踪误差率相近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规模较大的基金。这种策略背后的逻辑是,规模较大的基金流动性更好。
例如,今年上半年国家队增持了一些规模较大的ETF基金,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华夏上证50ETF(510050)和南方中证500ETF(510500),这些基金目前的实际规模都超过了千亿。
然而,这种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在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基金中,博时中证500ETF(159968)在相同时间跨度内的收益表现最好,超额收益超过10%,且最大回撤幅度也相对较小。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基金规模与超额收益的关系
通过查阅多只指数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基金公司通常会保留5%-10%的仓位不用于完全复制指数。这部分仓位的用途主要有两个:应对基金赎回和进行增强收益策略。
应对赎回
如果基金公司将全部仓位都用于购买指数成分股,当有投资者赎回时,就需要卖出部分持仓,这会增加交易成本和管理摩擦。因此,保留一部分现金可以更灵活地应对赎回需求。
增强收益策略
基金公司可以利用这部分空闲仓位进行打新、股指期货贴水套利等增强收益的策略。根据国泰君安的研报数据,不同规模的打新基金收益存在显著差异:
- 2亿内的打新基金收益中位数为6.18%
- 2-5亿规模的打新基金收益中位数为3.95%
- 5-7亿规模的打新基金收益中位数为2.37%
- 10-20亿规模的打新基金收益中位数为2.07%
小规模基金之所以收益更高,是因为收益被分摊的人数较少。例如,10亿规模的基金通过打新赚100万,而100亿规模的基金赚200万,但前者每个单位的收益为0.1%,后者仅为0.02%。
如何选择能够跑出超额收益的指数基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套更科学的选基策略:
- 剔除规模过小的基金:规模小于1亿的基金容易被清盘,风险较高。
- 优先选择费率较低的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的节省会直接体现在基金净值中。
- 关注1-10亿规模的基金:这个规模区间既能获得较好的打新收益,又不会因为规模过大而降低收益率。
以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基金为例,经过筛选后,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只基金:
- 鹏华中证500ETF(159982)
- 博时中证500ETF(159968)
- 华泰柏瑞中证500ETF(512510)
从收益表现来看,这三只基金在过去1年和5年的时间维度上都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且最大回撤相对较小。
如何判断基金是否参与打新和套利
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基金的半年报和年报中的“财务报表”和“投资组合报告”来判断基金是否参与了打新和股指期货套利。如果发现相关投资记录,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策略的有效性。
结语
在选择指数基金时,除了关注传统的跟踪误差率和规模指标外,还应综合考虑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基金的增强收益策略。通过科学的选基策略,投资者有望在跟踪同一指数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