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深密经》中的阿赖耶识:从轮回主体到唯识学核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深密经》中的阿赖耶识:从轮回主体到唯识学核心

引用
搜狐
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5846767_121301175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6448
3.
https://www.sohu.com/a/841468002_121301175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B3%B4%E8%80%B6%E8%AD%98
5.
https://elearning.thanhsiang.org/node/3273

阿赖耶识是佛教唯识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在《解深密经》中得到系统阐述。该经将阿赖耶识定义为一切种子心识,具有执持和藏隐的功能,是众生轮回的根本。然而,这一概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原始佛教时期,由于缺乏对轮回主体的明确说明,各部派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说一切有部主张“相似相续”,正量部提出“非即蕴非离蕴之我”,犊子部则称之为“补特伽罗”。这些观点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未能完全解决业报主体的问题。

直到唯识宗的出现,阿赖耶识才被正式确立为轮回和业报的主体。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是众生生命的根本,包含了所有善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因缘成熟时会变现为相应的果报,从而解决了业力保存和传递的问题。同时,阿赖耶识还具有执持色根、维持生命活动的功能,这与原始佛教中“阿赖耶”作为执著和住所的概念一脉相承。

在现代唯识学研究中,阿赖耶识的地位依然重要。学者们通过对比梵、藏、汉等不同语言的佛学文献,对其义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傅新毅教授在《识体与识变》一书中,就详细分析了阿赖耶识在玄奘唯识学中的作用,并将其视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三条道路。

然而,阿赖耶识的概念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例如,有学者质疑其是否违背了原始佛教的无我论,还有学者探讨其与如来藏思想的关系。这些争论进一步丰富了唯识学的理论体系,也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体而言,阿赖耶识作为《解深密经》中的核心概念,不仅解决了佛教轮回理论中的关键问题,也为后世唯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在现代佛学研究中的持续讨论,更彰显了这一概念的深远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