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科院创新技术破解旱立春难题
辽宁省农科院创新技术破解旱立春难题
2024年东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立春,立春节气提前至农历腊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旱立春不仅导致气温回暖过早,还引发了春旱,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面对这一自然灾害,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积极应对,通过多年探索,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旱立春带来的农业困境
旱立春对东北农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东北水稻育插秧技术意见》,旱立春导致东北大部分地区回暖较快、气温偏高,土壤化冻提前,虽然有利于水稻扣棚和育秧,但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对育秧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旱立春还带来了春旱问题,土壤湿度不足,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
科技创新破解旱立春难题
面对旱立春带来的挑战,辽宁省农科院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积极行动,研发出一系列资源高效型种植、旱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旱田稳产高产的问题。
旱地耕作制度创新
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旱地耕作制度,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例如,在玉米种植中,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了作物产量。
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针对旱立春导致的春旱问题,团队研发了多项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土壤湿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灌溉决策依据。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为了保护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团队还研发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例如,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有效保护了黑土地资源。
智能化管理提升抗旱能力
在应对旱立春的过程中,智能化管理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等指标,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田间管理建议。在河南长葛市,农业部门就利用这些技术,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灌溉决策依据,大幅提高了抗旱效率。
此外,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灌溉作业,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灌溉精度。
成效显著,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采用这些技术的农田,不仅有效应对了旱立春带来的挑战,还实现了稳产高产。例如,一些采用滴灌技术的玉米田,亩产量提高了10%以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抗旱能力明显增强。
辽宁省农科院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不仅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