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98年长江洪水:一场天灾背后的人类反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98年长江洪水:一场天灾背后的人类反思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2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08/19/content_216522.html
2.
https://www.cma.gov.cn/wmhd/2011wzbft/2011wftzb/202406/t20240602_6308787.html
3.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7/content_6961555.htm
4.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716975472.html
5.
http://www.zgqxb.com.cn/wh/202408/t20240820_6499705.html
6.
http://slscj.huangshi.gov.cn/ztjj/slhistory/202411/t20241112_1165305.html
7.
https://www.cypc.com.cn/sxjt/xwzx55/jtyw44/2024081104182150045/index.html
8.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zhxw23/2024121211135586184/index.html
9.
https://www.carbonbrief.org/qa%EF%BC%9A%E4%B8%AD%E5%9B%BD%E5%A6%82%E4%BD%95%E9%80%82%E5%BA%94%E6%97%A5%E7%9B%8A%E9%A2%91%E7%B9%81%E7%9A%84%E6%B4%AA%E7%81%BE/
10.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0862
11.
http://www.news.cn/mrdx/2024-08/09/c_1310784067.htm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F%E6%B1%9F%E4%B8%89%E5%B3%A1%E6%B0%B4%E5%88%A9%E6%9E%A2%E7%BA%BD%E5%B7%A5%E7%A8%8B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这场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刻反思。本文将从气象、生态、水利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场洪水的成因及其影响。

01

灾难重现:1998年长江洪水概况

1998年的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之后的第三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灾难导致4150人死亡,68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0亿元。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受到影响,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尤为严重。

02

天灾还是人祸?洪水成因深度解析

气象因素:异常气候的连锁反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象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显示,1998年汛期前,长江流域持续多雨,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这直接影响了汛期暴雨区的水循环。

与1954年的强降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次洪水都存在相似的大规模大气环流模式。这种环流模式导致长江流域长时间出现异常降水,最终引发了特大洪水。

人为因素:围湖造田的苦果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也是导致1998年洪水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为例,1950年代末至1980年,湖区开始大规模围垦,洞庭湖面积快速萎缩,容量比1949年减少34%。这种盲目围湖造田的行为,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位抬升,最终在1998年特大洪水时付出了沉重代价。

03

应对与反思:从危机到转机

三峡工程:防洪减灾的利器

1998年洪水后,国家加快了三峡工程建设步伐。如今,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9月8日,长江上游出现了与1998年洪峰流量相同的洪水,但经过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洪水对中下游地区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也超出了预期。随着航运条件改善,特别是西部经济快速发展,集装箱船、滚装船得到飞速发展,预计今年通过三峡的货运量将超过4000万吨,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水利设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1998年洪水后,国家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目前,长江中下游已基本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徐照明介绍,近些年防汛部门逐渐形成了硬件完备、软件完善、制度健全的防洪机制。

“硬件建设是防洪的基础,通常称为三张‘牌’——堤坝是头牌,水库是王牌,蓄滞洪区是底牌。”徐照明说。目前,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湖区的堤防总长约64000千米,其中中下游干流堤防已全部完成达标建设。水库和蓄滞洪区方面,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2万余座、蓄滞洪区46处,总防洪库容和蓄洪容积分别为约800亿立方米和590亿立方米。

众多工程构成了阻击长江洪水的强大军团。长江委水文局首席预报员冯宝飞介绍,长江流域监测预报站点数量从2020年的3万余个增加到目前的约5万个,加上人工智能模型的进步,水雨情预报更加精准。

“目前,长江上游干流3天内的流量预测准确度可以做到90%,中下游干流5天内的水位预报误差可以控制在0.3米以内。”冯宝飞说。联合调度也更加高效。“目前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的规模、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总数从2012年的10座增加到目前的127座,可以将干流水位调控做到‘厘米级’,应对洪水更加主动。”徐照明说。

生态保护:从开发到修复

1998年洪水后,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退田还湖”政策。到2018年,洞庭湖调蓄面积扩大779平方公里。其中,实际还湖面积为10.5km2,即不再耕种和居住的“双退垸”,其余则是汛期作为蓄洪区使用、平时可耕作的土地。

有专家表示,希望此次洪灾后,政府能加速推进“退田还湖”政策。根据2023年印发的湖南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湖南计划在2035年前,有序退出包含双退垸在内的12.92万亩耕地。保障移民的生活和就业被外界视作工作的关键。

04

结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1998年长江洪水是一场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灾难。它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抗灾能力,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那时起,中国在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峡工程的建成、水利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都为应对未来的洪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面对自然的力量,我们永远不能掉以轻心。1998年的洪水提醒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