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光教授解读:最新高血压药物价格政策
王继光教授解读:最新高血压药物价格政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循环》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及降压药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文章指出,由于药品注册过程漫长昂贵、多重目录列入困难以及医生报酬等因素,导致我国降压药价格是美国的3.3倍。王继光教授还介绍了政府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推行“两票制”、减少医院销售药品差价等,旨在降低降压药价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患病率。
降压药价格居高不下的三大原因
王继光教授的研究揭示了中国降压药价格高昂的三大主要原因:
药品注册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在中国,新药注册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这导致新药上市周期长,企业为了收回成本,往往设定较高的药品价格。
多重目录列入困难: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医院用药目录等需要经过多轮评审和谈判,过程繁琐且不确定性高。这使得一些优质降压药难以快速进入市场,限制了市场竞争,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医生报酬机制不合理: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医生的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这种激励机制可能导致过度用药,推高了药品总体需求和价格。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降压药价格问题
针对降压药价格高昂的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项措施:
推行“两票制”:这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要求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的流通环节中,只能开具两次发票。这一政策旨在压缩中间环节,减少药品流通成本,从而降低药品价格。
减少医院销售药品差价: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禁止医院在药品销售中获取额外利润,促使医院更多关注医疗服务本身,而非药品销售。
加强医保目录管理:优化医保目录评审机制,加快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速度,让更多优质降压药能够及时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竞争降低价格。
降压药价格的实际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中国降压药价格显著高于美国。例如,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等,在中国的价格区间为200-500元,而同类药品在美国的价格仅为几十美元。这种价格差异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影响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专家建议
王继光教授建议,要有效控制高血压患病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深化医药改革:持续优化药品注册审批流程,简化目录列入程序,完善医生报酬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降压药价格高昂的问题。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通过医保政策引导和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降压药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患者能够长期坚持规范治疗。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高血压诊疗能力,让患者能够在社区层面获得便捷、规范的医疗服务,降低就医成本。
降压药价格问题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影响着高血压的防控效果。王继光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也提醒我们,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需要在医药政策、医疗服务和患者教育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