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疼痛,困扰你很久了吗?—国际指南告诉你如何摆脱疼痛
颞下颌关节疼痛,困扰你很久了吗?—国际指南告诉你如何摆脱疼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仅次于腰痛的第二大常见慢性疼痛疾病,全球约有6-9%的成年人深受其扰。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说话、进食等基本功能,还会带来持续的疼痛困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TMD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你是否有过以下困扰:
- 张嘴时关节处发出"咔咔"声
- 咀嚼时下巴疼痛不适
- 张嘴幅度受限
- 早上起床时面部肌肉酸痛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那么很可能患上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病症,其实是仅次于腰痛的第二大常见慢性疼痛疾病,全球约有6-69%的成年人深受其扰。
32岁的赵女士是一名IT工程师,长期伏案工作的她近半年来总觉得下巴关节处疼痛,特别是早上起床时更为明显。起初她并不在意,认为可能是最近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吃东西时会听到关节处发出"咔咔"声,有时还会出现张不开嘴的情况。经过多方求医,最终被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最新进展
2023年12月15日,《英国医学杂志》发布了一份重磅指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慢性疼痛的临床实践指南》。这份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国家疼痛中心Jason W Busse教授带领的国际专家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指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什么是TMD?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组影响下颌关节、咀嚼肌和相关组织的疾病统称。它就像是我们脸部的"铰链"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说话、进食等基本功能,还会带来持续的疼痛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病在20-30岁人群中最常见,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也就是说,年轻女性朋友要特别当心。
为什么会得TMD?
TM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关节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性疾病。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零件、操作和使用环境都会影响其运转。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
- 长期不良姿势(如低头玩手机)
- 心理压力过大
- 咬合关系异常
- 外伤史
- 不良生活习惯(如单侧咀嚼、磨牙等)
如何治疗?最新指南建议
好消息是,80%以上的TMD患者通过适当治疗都能得到改善。新版指南特别强调了以下治疗原则:
- 首选保守治疗
- 下颌功能锻炼
- 认知行为疗法
- 咬合板治疗
- 物理治疗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
- 肌肉松弛剂
- 局部麻醉剂
- 微创治疗
- 关节腔穿刺灌洗
- 局部注射治疗
- 手术治疗(仅限严重病例)
预防建议
- 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期低头
- 注意双侧咀嚼,不要养成单侧咀嚼的习惯
- 避免过度张口(如大口吃汉堡)
- 管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很多患者往往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其实早期症状就应该重视。另外,治疗要有耐心,切忌盲目追求快速见效而选择创伤性大的治疗方案。
面对TMD,我们既不用过分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回归正常生活。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远离疼痛困扰。
注意事项和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果你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不同个体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