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千年古刹的建筑奇迹
张掖大佛寺:千年古刹的建筑奇迹
张掖大佛寺,这座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的千年古刹,以其宏伟的建筑群和珍贵的历史文物闻名。寺内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像以及国内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这些独特的建筑和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如今,张掖大佛寺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大佛殿:西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大佛殿是张掖大佛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殿身由两层楼阁组成,重檐歇山顶,高33米,面阔9间,进深7间,占地面积达1770平方米。殿顶覆盖青筒瓦钵,四周环绕廊柱,整体建筑气势雄伟,体现了“九五至尊”的皇家气概。
大佛殿的建筑结构严谨,平面构架工整规范,空间组合变化多样。殿门上悬挂“无上正觉”匾额,彰显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殿门两侧的砖雕,南侧为西方极乐世界图,上书“登极乐天”,北侧为佛说法图,上书“入三摩地”,均为我国砖雕艺术的珍品。
卧佛像: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
大佛殿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长达34.5米的卧佛像,这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佛像头枕莲台,头北脚南,面西侧身而卧,双目半闭,嘴唇微启,神态平和安详。卧佛像采用木胎泥塑工艺,表面贴金彩绘,历经近千年沧桑仍保存完好。
卧佛像的制作工艺精湛,比例协调,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佛像头部高2米,肩宽7.5米,耳朵长4米,脚长5.2米,整体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卧佛像的头部和脚部各塑有一尊优婆夷(居家女弟子)和优婆塞(居家皈依男弟子)立像,殿内南北两侧还塑有十八罗汉像,栩栩如生。
更令人惊叹的是,卧佛像的背部还保存着十大弟子举哀像,墙壁上绘有飞天雕像,配饰华丽,裙摆飘动惟妙惟肖。殿内四壁绘制的《西游记》故事壁画,采用“通景散点式”构图法,人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为我国佛教寺庙经典壁画。
弥陀千佛塔与藏经阁:独特的建筑风格
除了大佛殿,张掖大佛寺内还有两处重要的建筑——弥陀千佛塔和藏经阁。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高33.37米,塔基每边长23米,共13层,顶部饰有铜质板瓦和风铃,风格独特。这座塔相传置放着西域高僧释迦摄摩胜的骨灰,是张掖五行塔之一。
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皇帝赐颁的6361卷《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其中,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皇帝御赐的《北藏》佛经首部《大般若波多密多经》,由钦差运至张掖。镇守陕甘的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集地方名士以《北藏》佛经第一部《大般若波多密多经》为蓝本,以绀青纸依千字文编序,金银书写,堪称佛门瑰宝。
张掖大佛寺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寺内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如千年不醒的卧佛、闪闪发光的金经、不倒不摇的土塔、精美绝伦的砖雕,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