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卫星厅:区域经济新引擎
浦东机场卫星厅:区域经济新引擎
2024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7679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越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机场。这一突破性成就的背后,是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的有力支撑,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全新设计的卫星厅。
卫星厅:浦东机场的新地标
作为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的核心项目,新建的卫星厅位于T1、T2航站楼及现有卫星厅南侧,设计容量高达5000万人次。卫星厅采用独特的“双主楼一体化构型”设计,由运营国际、港澳台航班的南侧主楼和运营国内航班的北侧主楼组成,通过X型连廊相连。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旅客的步行距离,更实现了100%近机位的目标,显著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卫星厅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航站楼内设置了90个近机位,其中31个为可转换机位,均为国内机场之最。同时,卫星厅还首创了“院落式花园航站楼”设计,在双主楼中间的停车楼顶打造屋顶绿化和空中连廊,为旅客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自然休闲空间。
吞吐量大幅提升,国际航线恢复强劲
卫星厅的启用,为浦东机场带来了显著的吞吐量提升。2024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679万人次,较前一年增长41%,一举超越白云机场。其中,国际航线的恢复成为关键因素。据统计,2024年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399万余人次,占全国空港口岸总量的29%,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
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也在快速恢复和拓展中。2024年,机场新增8条航线、加密19条航线、新增10个航点,枢纽网络已覆盖全球48个国家的291个航点。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威尼斯、法国马赛、巴林麦纳麦、俄罗斯喀山等航线均为全国首飞航线。
区域经济新引擎
浦东机场卫星厅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机场自身的运营效率,更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枢纽,浦东机场的服务范围已远超上海一地。通过便捷的地面交通网络,周边城市的旅客可以快速抵达机场。四期工程建成后,浦东机场将拥有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和4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互通互联。
同时,浦东机场正致力于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机场的差异化发展,浦东机场在国际航线和货运方面持续发力,巩固其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政策红利释放新活力
2016年实施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浦东机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4年通过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数量达6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9倍。浦东机场边检站为16万名符合条件的外籍旅客签发了24/144小时过境免签临时入境许可,为95万名旅客提供了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的中转便利。
这些政策红利不仅吸引了更多国际旅客,也为上海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提供了有力支持。据统计,2024年浦东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已达225万人次,位居全国口岸第一,其中旅游、探亲、商务等目的占比超过50%。
展望未来,随着浦东机场四期工程的全面完工,以及更多便利政策的实施,浦东机场将继续发挥区域经济新引擎的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