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揭秘:运动如何缓解焦虑?
南京大学揭秘:运动如何缓解焦虑?
“运动是身体与精神之间的润滑剂”,歌德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微妙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有效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然而,运动究竟是如何影响大脑,进而改善心理状态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
最近,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景宁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Neuron》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一条以小脑为中心的三元神经环路——下丘脑-小脑-杏仁核环路,这条环路在运动改善焦虑情绪中起着关键作用。
小脑:不仅仅是运动控制中心
小脑是大脑中负责运动协调的重要结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在情绪调节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朱景宁教授团队首先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小脑与杏仁核(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这一发现提示,小脑与杏仁核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神经联系,并与焦虑情绪有关。
揭秘神经环路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病毒追踪和显微光学成像技术,证实了从小脑齿状核(DN)到杏仁核中央外侧核(CeL)存在直接的神经投射。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种投射是运动依赖性的,即运动能够显著激活这条神经通路。
运动强度与抗焦虑效果
研究还发现,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焦虑的改善效果不同。挑战性运动(如加速跑步)能更有效地激活下丘脑穹窿周区(PFA)中的食欲素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进一步兴奋小脑齿状核到杏仁核的投射,从而产生更强的抗焦虑效果。
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运动改善焦虑的神经机制,更为开发更有效的运动疗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通过靶向这条神经环路,可能会开发出新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为心理健康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首次揭示了运动通过特定神经环路改善焦虑的机制,为理解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它也为开发更有效的运动疗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可能会为焦虑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通过特定的神经环路改善情绪,缓解焦虑。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也为开发更有效的运动疗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