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水果还能吃吗?真相揭秘!
烂水果还能吃吗?真相揭秘!
家里的老人是不是经常把烂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水果?这样做真的安全吗?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烂水果的真相。
什么是烂水果?
烂水果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机械性损伤:在采收、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由于挤压、跌撞以及磨损等原因造成的表皮损伤。
冻伤:在低温环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低,不能及时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从而破坏细胞结构。
霉变:微生物侵袭导致的腐烂变质。
不同类型的烂水果能吃吗?
机械性损伤和冻伤
这类情况通常由外力碰撞、挤压或低温储存引起,导致水果变软或变色。这种损伤仅影响外观,内部结构未被破坏,短期内食用是安全的。
霉变水果
霉变水果则完全不同。水果一旦发生霉变,腐烂水果中各种微生物都会不断加快繁殖速度。而在繁殖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是一种叫“展青霉菌”的霉素。如果大量吃入后,也许当时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但是实际上会对神经、呼吸等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特殊情况与毒素
展青霉素
展青霉素是由曲霉菌和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广泛存在于水果(特别是霉变水果)、水果制品及谷物等食品中的天然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摄取的方法进入机体。
- 神经毒性: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性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水肿等。
- 致畸和致癌作用:能够较高概率引发基因突变,导致DNA损伤,存在诱发哺乳动物癌变的可能。
- 生殖毒性:主要表现在对精子和孕酮水平的影响上,影响精子尾部形态和胚胎发育,导致发育迟缓和分化受阻。
- 免疫毒性:可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免疫反应。通过影响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胸腺细胞的功能对机体产生免疫毒性。
- 胃肠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可引起肠道溃疡、炎症和出血。也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富集在肾组织中,对肾产生一定毒副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展青霉素是较强的基因毒性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为3类致癌物。
黄曲霉素
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产生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大范围扩散。黄曲霉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常见于湿润的土壤、谷物及腐烂物中。黄曲霉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等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误食和吸入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又称黄曲毒素,既可以导致急性中毒,也可以使人慢性中毒,逐渐损伤肝脏、胃肠道等重要脏器组织。它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可诱发肝癌、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癌症。黄曲霉素可污染食物,特别是玉米和花生,人们如误食这些发霉变质的粮油及其制品,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会造成中毒。全球超过20%的肝细胞癌可能由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导致。
健康建议
避免食用明显腐烂或长霉的水果:即使去除腐烂部分,病原菌可能已扩散至整个果实,存在健康风险。
适量购买并尽快食用新鲜水果:不要贪多,吃多少买多少。购买时选择新鲜、表面没有破损的水果。
正确储存水果:
- 放冰箱冷藏的水果不要清洗,储存温度控制在3~6℃,对于一些热带水果(芒果、香蕉等)不建议冰箱冷藏。
- 水果储存的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要超过一周。
- 将产乙烯的果蔬和对乙烯敏感的果蔬分开放置。
- 先吃易受冷害的果蔬,如黄瓜(2℃时,9天左右)、成熟的香蕉(7.2℃时,6~12天)。
- 注意特殊人群: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应注意,避免食用任何受损的水果。
结语
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对于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水果。虽然机械性损伤和冻伤的水果在短期内食用是安全的,但霉变水果则绝对不能食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正确储存和食用水果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