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决明的功效与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决明的功效与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4/22/39836657_1145277225.shtml

石决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取自鲍科动物的贝壳,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它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双眼发红浑浊、视物不清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石决明的各个方面,包括其产地选材、性状特征、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内容。

功效

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双眼发红浑浊、视物不清、视力减退、夜盲等症状。脾胃虚寒、进食较少、大便不成形的患者慎用;对石决明过敏的患者禁用。

中药介绍

石决明(abalone shell)取自于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双眼发红浑浊、视物不清、视力减退、夜盲等。

主要药性

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

产地选材

石决明在我国主产于广东、山东、福建;进口的澳洲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耳鲍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干燥,碾碎。

性状特征

  • 石决明:呈不规则的碎片、细粉状,外面粗糙,灰棕色,有青灰色斑,内面光滑,有珍珠样光彩。质地坚硬,气味微弱,微微发咸。
  • 煅石决明:煅石决明是石决明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碎块、细粉状,灰白色,无光泽,质地酥脆,断面可见分层。

储存方法

储存于干燥容器内,置于干燥处。

古籍记载

  • 《本草经疏》:“石决明,乃足厥阴经药也。足厥阴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虚有热,则青盲赤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诸目疾也。”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夹血上冲也。”

治疗功效

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

主治病证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双眼发红浑浊、视物不清、视力减退、夜盲等。

作用分析

  • 平肝潜阳:石决明味咸性寒,能够滋养肝阴,消除阴液不足导致的虚热,质地沉重,擅长平定升浮的肝阳,能够用于治疗因肝肾阴液亏虚、阳气亢盛,或肝阳亢盛所导致的头痛、眩晕等。
  • 清肝明目:石决明性寒,归肝经,能够清肝火,明目,清除目翳,还能够滋养肝阴、肝血。石决明是治疗眼科病变的常用药,可治疗肝火导致的眼睛发红肿痛、翳障遮住瞳孔等,也能够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视物昏花,以及肝血不足、双目失于濡养引发的夜盲等。

临床应用

  •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治疗肝肾阴虚,阳气相对亢盛的头痛、眩晕,常配伍白芍、生地黄、牡蛎等。治疗邪热烧灼肝之阴液,头痛眩晕,伴有手足拘挛、蠕动者,可与阿胶、生地黄、白芍等同用。治疗肝阳、肝火亢盛,头痛眩晕,情绪烦躁易怒者,常配伍羚羊角、夏枯草、白芍、黄芩、菊花等。
  •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疗肝火上炎,双目发红肿痛,可配伍黄连、龙胆、夜明砂、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治疗风热邪气上袭双目,眼睛发红、有翳障等,可与蝉蜕、菊花、蔓荆子等同用。治疗肝血不足,视野发暗、昏花,入夜后视力下降(即夜盲症)等,可配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石决明具有降血压、抗氧化、镇静、解痉、止痛、止血、消炎等作用。石决明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石决明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6~20克。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 石决明: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碾粉。
  • 煅石决明:取干净石决明,放入耐火容器以内,或置于无烟炉火上,大火加热,煅至灰白或青灰色,质地酥脆易碎时,取出放凉,碾碎。

常见配伍

  • 石决明配磁石:石决明擅长清除肝热,平定过度上浮的肝阳;磁石能够补益阴液,安定神志。二药配伍,能够通过补养肾阴的方式滋养肝阴,以抑制肝脏上升太过的阳气、安定神志,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眼花,头痛耳鸣,失眠等症。
  • 石决明配珍珠母:石决明、珍珠母均味咸,药性寒,能够抑制肝脏上升太过的阳气,清除肝火,促进眼疾恢复,珍珠母还有安定神志、平复惊恐的作用。二药配伍,增强了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作用,又能安神定惊,适用于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心烦失眠,以及肝火上炎引发的眼部发红肿痛、黑睛浑浊、眼角结膜增生等。
  • 石决明配女贞子:石决明能够平抑肝阳,补益肝阴,清泄肝热;女贞子味甘苦,药性凉,既能滋补肝肾、提高视力,又能清退虚热。二药配伍,补益肝肾、明目之力增强,多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发的发热、头昏眩晕、耳鸣、膝软无力、视物昏暗不明等。
  • 石决明配珍珠:石决明是清肝明目的常用药物;珍珠擅长清除肝经火邪,减轻视物模糊的症状。二药合用,能够增强清肝明目退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上炎,双目发红、黑眼珠浑浊等。
  • 石决明配栀子:石决明能平定上浮的肝阳,提高视力;栀子性味苦寒,擅长清泄三焦的火邪。二药配伍,增强了平肝明目、清热降火的疗效,适用于肝火上炎导致的头痛眩晕,心烦不安等。

组成方剂

  • 石决明散(《证治准绳》):药物组成:石决明、枸杞子、木贼、荆芥、桑叶、谷精草、金沸草、粉草、蛇蜕、苍术、白菊花。功能与主治:清肝益阴,明目退翳。可治疗眼部发红、肿痛,黑睛浑浊、结膜增生等。
  • 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药物组成:陈阿胶、生白芍、石决明、双钩藤、大生地、清炙草、生牡蛎、络石藤、茯神木、鸡子黄。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柔肝息风。可治疗因体内热邪久留,灼伤阴血,导致筋脉拘挛,手足抽动,头目眩晕等。
  • 羚羊角汤(《医醇賸义》):药物组成:羚羊角、龟板、生地、白芍、丹皮、柴胡、薄荷、菊花、夏枯草、蝉衣、红枣、生石决。功能与主治:柔肝息风。适用于肝阳上浮,导致头痛剧烈,疼痛波及眼部等。

制成中成药

  • 明目地黄丸:药物组成:煅石决明、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治疗肝肾阴液亏虚,双目失于濡养,出现两目干涩怕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 复明片:药物组成:石决明、酒萸肉、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地黄、石斛、决明子、木贼、夏枯草、黄连、菊花、谷精草、牡丹皮、羚羊角、蒺藜、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槟榔、人参、山药。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怕光、视物模糊;以及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见上述证候者。
  • 明目蒺藜丸:药物组成:石决明、黄连、川芎、白芷、蒺藜、地黄、荆芥、旋覆花、菊花、薄荷、蔓荆子、黄柏、连翘、密蒙花、防风、赤芍、栀子、当归、甘草、决明子、黄芩、蝉蜕、木贼。功能与主治:清热散风,明目退翳。用于治疗上焦火邪太盛,患眼干涩有异物感,红肿痒痛,灼热流泪,眼角发红溃烂,分泌物多,黑眼珠浑浊,怕光,迎风流泪等。

药膳食疗

  • 风毒邪气上攻,头目眩晕:材料:石决明、草决明各30克,炙甘草15克,一同研为细末。服用方法:每次取6克,水煎服,饭后或睡前饮用。
  • 高血压:材料:石决明30克,大米100克。服用方法:取石决明水煎服,除去药渣,在药汁中加入大米、清水,小火慢熬为粥,早、晚温热服。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石决明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石决明与决明子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 特殊人群:石决明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食量偏少、大便不成形的患者不宜使用。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 鉴别用药
  • 生石决明与煅石决明:煅石决明是生石决明经由炮制而成。生石决明擅长平定上浮的肝阳,清肝火,明目,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眼部红肿、黑睛浑浊、视物昏花、夜盲等。煅石决明擅长促进创口收敛、止血,抑制胃酸,适用于治疗疮疡久不愈合、胃痛泛酸、外伤出血等。
  • 石决明与决明子(草决明):二药均能清肝明目,皆可用于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翳障增生影响视力等。石决明既能祛肝火、镇肝阳,又能滋养肝之阴液,所以兼能治疗虚证、实证导致的眼部疾病,并擅长治疗阴虚阳亢引发的头痛眩晕。决明子味苦性寒,更擅长清泻肝的实火以改善视力,因此常用于肝经实火所引发的目赤肿痛等眼部病变;它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治疗肠燥导致的便秘。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