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端午民俗:粽叶飘香话邻里情
乌镇端午民俗:粽叶飘香话邻里情
“龙鼓争鸣五黄宴”“龙舟花灯船”“非遗游园会”……2024年端午节期间,乌镇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乌镇的端午节,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五黄宴”了。《乌青镇志》记载,旧时乌镇在端午的中午要吃五黄:黄鱼、黄鳝、黄豆腐干、黄瓜以及梅菜肉、灰鸭蛋、蒜泥拌豆腐等时令菜肴。如今,乌镇景区结合甲辰龙年,推出了“龙鼓争鸣五黄宴”,将茶艺街区域改造为龙宴用餐区,餐区头尾布置龙灯,四方桌上摆放端午主题餐具、摆件,餐品以乌村小黄瓜、咸鸭蛋、蒜香煎烤黄鱼脯、芋丝百香脆鳝柳等,配上一吊黄酒特酿集齐“五黄”,以求“诛邪退散,百毒不侵”的美好祝愿。
除了五黄宴,乌镇的粽子也别具特色。乌镇的粽子种类繁多,其中最特别的是乌米粽。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
另一种特色粽子是长粽,长约20厘米,每个都由9至10张野生高山箬叶包裹,再用龙须草紧紧扎成八至九节,寓意长长久久,团团圆圆。长粽买了两种,一种七龙珠长粽,一种豌豆腊肉粽。说到「七龙珠长粽」,每个成年人的小手臂那么长,导致所有蒸锅都放不进去,为了不影响后续展示的整体性,也没舍得切开蒸,最后是用偶尔吃火锅才用的那个长方形电锅蒸的。其实,七龙珠是指长粽里有足足7颗咸蛋黄。它整体是个足有400g的大粽子,恐怕除了“大胃王们”可以自己直接拿着整根啃外,普通人还是得走“阖家共赏”,或“分次食用”的路线,让长粽发挥其“分享粽”、“长情粽”的特性。除了各个都流油的咸蛋黄,里面还包着鲜肉,从侧面来看,蛋黄也不大。但是吃起来的时候,完整的一颗颗咸蛋黄加上糯米和肉,那是真的顶。咸鲜软糯,饱腹感极强,多吃几口就会开始腻,但还忍不住又塞两口。
灰汁粽也是乌镇的一大特色。灰汁粽就是灰水粽,也有的地方称为灰汤粽、灰碱粽,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碱水粽的一种。乌镇的灰汁粽是用秸秆、稻秆、大豆壳等天然植物烧成灰,再加水滤汁得到灰汁,用灰汁浸泡白糯米后包成粽子,其中不另外添加任何食用碱。煮熟后的粽米呈淡黄色,入口微微碱咸涩苦,细品又清香甘甜,口感比一般的糯米粽更加软糯清爽。
除了饮食,乌镇的端午节还有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习俗。今年,乌镇将传统摇橹船与龙舟相结合,推出端午限定的“龙舟花灯船”,赋予龙舟文化新内涵。夜幕降临,8艘摇橹船身披华灯,一头一尾小船安装龙型花灯,若从西市河上俯瞰,恍若长龙,活动期间的每晚19:30和20:30分别从游客服务中心码头、如意桥码头开始巡游,沿岸的游人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灯火龙舟夜巡的壮观场面。摇橹小船荡漾,龙舟花灯初上,桨声灯影连十里,一起摇摇摆摆过端午。
社区参与与文化传承
在乌镇,端午节不仅是观赏和品尝的节日,更是参与和体验的节日。景区内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和居民都能参与到节日的氛围中来。在非遗创意市集,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艾草花束、中药首饰,体验粽叶习字、非遗漆扇等传统工艺。此外,景区还推出了射五毒、端午祈福、套圈、斗草、钓粽子等传统游戏,通过集章形式增加体验感,现场参与抽奖,兑换“端午粽情礼盒”及更多精彩礼品,有机会品尝手工制作的乌米粽。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通过共同参与和体验,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结语
乌镇的端午节,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这里,古老的习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的美食得到了创新的演绎,社区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文化的传承得到了延续。这个端午节,乌镇用它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