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禹锡笔下的“芒寒色正”:从自然景象到品德象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禹锡笔下的“芒寒色正”:从自然景象到品德象征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7%A6%B9%E9%94%A1/296467
2.
https://www.sohu.com/a/822953652_121793050
3.
http://rdbk1.ynlib.cn:6251/Qk/Paper/791939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00/1367418_1134269670.shtml
5.
https://shufa.pku.edu.cn/ldsf/1374734.htm
6.
http://www.lubanyouke.com/2290.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31/23/51541560_1124884174.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9.
http://www.mandarintools.com/cgi-bin/wordlist.u8.txt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1/11/15473865_1140013824.shtml
11.
http://www.bilibili.com/read/cv38840725/

“芒寒色正”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在这篇文章中,刘禹锡用“芒寒色正”来形容星光清冷而纯正,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空景象,更借此比喻人的品行高洁、端正。这个成语的诞生,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贞元年间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出生于苏州嘉兴,自幼聪明勤奋,19岁前后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贞元年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逐渐恢复元气,但外患仍存,内政腐败。德宗时期,朝廷开始重视文士,科举制度得到发展,文士地位显著提高。贞元五年(789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间,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相继登第,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文章中写道:“贞元中,上方嚮文章,昭回之光,下饰万物。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这里,他用“芒寒色正”形容繁星,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当时文士品格的赞美。他认为,这些文士如同清冷纯正的星光,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行高洁,共同装点了贞元年间的文化天空。

“芒寒色正”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这种演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与品德修养关系的深刻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景象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的品格。例如,竹子象征坚韧不拔,梅花象征高洁傲岸,而“芒寒色正”的星光,则象征着文人清高正直的品格。

这种自然与品德的关联,不仅体现在成语中,更体现在古代文人的书法理论中。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就曾强调,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书家精神气质和人格修养的外化。他认为,一个字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都能反映出书家的品格和心境。这种观点,与“芒寒色正”所蕴含的自然与品德相统一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芒寒色正”在后世的使用中,逐渐成为形容人品行高洁的常用语。宋代张孝祥在《代季父上陈枢密书》中写道:“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清代钱谦益在《复徐巨源书》中提到:“其以仆为斗杓,为帝车,芒寒色正,杰然而出世乎?”这些用例,都体现了“芒寒色正”在形容人品德高尚时的独特魅力。

“芒寒色正”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更凝结了他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在当今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修养,保持清高正直的品格,做一个“芒寒色正”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