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原游,这些防高反技巧你get了吗?
冬季高原游,这些防高反技巧你get了吗?
随着冬季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计划前往高原地区旅行。然而,高原反应是许多游客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高原之旅。
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又称急性高原病,是指人们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即海拔>2500m)或久居高原者进入到更高的海拔地区,人体不耐受低压低氧环境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性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眠、腹泻、手足发麻、少尿等。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其次是失眠,恶心和食欲减退也较为常见。若轻型急症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会发展成重型急性高原病,即致命性高原型肺水肿或高原型脑水肿。
高原反应的危险因素
- 低氧环境:低氧环境造成的机体缺氧是导致高原病的主要因素。
- 生理因素:年龄、肥胖、血氧饱和度低于80%、通气反应小于0.78L/(min.kg)、既往病史等都是高原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登高速度:登高速度超过400m/d是严重高原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登高速度过快会导致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 心理因素:困惑、倦怠、焦虑、情绪低落状态与高原头痛呈正相关。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药物预防
乙酰唑胺
乙酰唑胺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它是预防高原病的首选药。推荐的成人预防剂量为口服,12小时一次,每次125mg。儿童推荐剂量为口服,12小时一次,每次2.5mg/Kg(最大剂量为125mg)。最好在登山前24h-48h开始给药,并在高海拔地区持续48h,或根据需要延长给药时间。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味觉改变、感觉异常及多尿(保持充足的水分很重要的)。如果不能耐受这些副作用,可以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以作为乙酰唑胺的替代药物,用于急性高原病中危或高危成人旅行者。推荐成人剂量为口服,每6小时2mg或每12小时4mg。但地塞米松长期服用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不能作为儿童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药物。布洛芬
研究发现,口服布洛芬(600mg /次,3次/d) 能够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其效果略逊于乙酰唑胺。可用于不愿服用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对这些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复方丹参滴丸
进驻高原前开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05 mg /次,3次/d,连续服用6 d) 能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改善作业效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和结构、增加血红蛋白含量。红景天制剂
由于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银杏叶制剂
由于各项试验采用的银杏叶来源、成分各异,得出结果不尽一致,临床试验之间异质性过大,不良反应还缺乏证据,其急性高原病预防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试验来证实。
非药物预防
行前体检
旅行前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心肺功能,排除高原禁忌。适应高原
登高速度要慢,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初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活动,充分休息,保证睡眠,不必急于参观、购物或工作。合理饮食
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同时应多饮水,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消化道负担。预防感冒
高原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非常容易受凉导致感冒,应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初达高原前3天尽量避免洗头、洗澡。正确用氧
按照氧气使用说明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使用。如缺氧较轻,身体能够代偿,最好不要吸纯氧,避免形成氧气依赖,导致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延长。
特别提醒:冬季高原旅游注意事项
冬季高原旅游除了要预防高原反应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保暖防寒:高原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需准备充足的保暖衣物,防止感冒。
关注天气变化:高原天气多变,需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
保持良好心态:高原环境可能影响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理性对待高原反应:即使采取了所有预防措施,仍有可能出现高原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通过科学预防和合理应对,我们可以大大降低高原反应的风险,让冬季高原之旅更加安全愉快。祝大家都能在高原地区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