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新手该从何入门?事前做好准备免除与邻居的纠纷
装修新手该从何入门?事前做好准备免除与邻居的纠纷
成家是人生的一大阶段,买房后很多人都是面临初次装修的新手。很多人在找室内设计师、装修公司并确认装修方案后,就全权交给合作厂商处理,等待新家落成,却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
事实上,在开工装修前,除了与设计师、装修公司讨论时需要重视的室内设计要点,还有很多事前准备是由屋主来做的。这些装修前置作业如果做得好,能够避免后续被邻居举报而产生的装修纠纷。
装修工程相关的法规问题,如果与合法执业的设计师、装修公司合作,厂商们通常都会为大家把关那些装修注意事项,并向各地区的主管机关申请“室内装修施工许可证”,做到合法施工。但一些施工过程的相关规范,以及常见的住宅施工装修纠纷,屋主如果能先简单了解,能更了解自身在装修时的义务与权益,也是避开通纠纷的不二法门。
噪音纠纷
做装修工程时,难免会有敲敲打打、设备运作的噪音,这通常就是装修纠纷产生的一环。
依据《噪音污染防治法》,住宅属于第三类的噪音管制区。
时段 | 平均施工噪音不得大于 | 最大噪音不可超过 |
---|---|---|
日间 | 7:00 AM~7:00 PM | 72分贝(dB) |
晚间 | 7:00 PM~11:00 PM | 67分贝(dB) |
夜间 | 11:00 PM~7:00 AM | 62分贝(dB) |
若装修时音量超过管制标准,经物业管理协调不成,遭到邻居向主管单位举报成立,可依相关条例,处以罚款,并限期改善,未遵行者,按次处罚。
此外,规范虽有提及日间、晚间、夜间三个时段的噪音标准,但实务上各地区都有规范可以装修施工的时段,虽然各地区详细可施工时间有差异,但大多在8:00 AM~6:00 PM这个范畴,若在不可施工的时间装修,即使施工音量不大也有被举报的可能。
空气污染纠纷
装修施工过程中会有粉尘产生,源自于木作、板材等等细小的碎末与纤维,也有油漆、溶剂、接着剂等释放的有害物质,因此装修时若未注意让这些污染源扩散影响其他住户,就会与邻居产生装修纠纷。
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排放空气污染物,应符合排放标准。而且各地区的主管机关可因特殊需要,拟定更严格的标准。
一般这种住宅装修施工的纠纷,邻居通常会先告知物业管理协调改善,若协调改善无果,可依相关条例,处以罚款,并得令其在限期内改善;如果期限内不改善者,可连续处罚。
若邻居是直接向主管机关举报,就会有专员来检查,确认污染是否属实,且确认装修施工现场是否有依照相关规定有做防尘措施,若污染属实,或现场无防尘措施,依据相关规定,得处以罚款,并限期改善;情节重大者可勒令停工。
空间使用权责纠纷
住家装修时有一种纠纷是来自空间的权责问题,通常源自于屋主对自家可装修的范畴不足够理解。
根据相关规定,公寓构造可区分4种类别:专有部分、共用部分、约定专用部分、约定共用部分。
“专有部分”就是指屋主拥有独立产权、登记在房屋所有权状中的范围,屋主拥有全部产权,因此大家的室内设计规划只要不违反装修法规,是可以依喜好装修成想要的样子。
“共用部分”简单来说是指法定的公设,如社区大堂、顶楼、楼梯、走道等等,身为主人只能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若有要装修、修缮、改良,需要由全数居民同意,并由公寓的管理委员会来向主管机关提出装修申请,才不会引起装修纠纷。
“约定专用部分”,是指使用者不拥有产权,只是依约定让某一户有使用的权利,最常见的是大楼的露台、独栋房屋但拥有社区管理的庭院,这是屋主装修时最容易与邻居产生装修纠纷的类型。因此大家要在露台、庭院装修采光罩、雨遮或做外观工程时,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权益属于哪一种,并取得社区管理委员会同意才可施工,否则是违反相关规定,能依据同法由所处地区的主管机关处以罚款,并限期改善、恢复原貌;若不改得连续处罚。
“约定共用部分”则是原属于某一个住户的产权,但经约定给大家共用,最常见的就是一楼的骑楼、管理室,会产生的争议是要装修、修缮、改良时,所支出的费用是否要用社区公共基金来全额支付,或依比例补助。
了解法规的定义与罚则后,同时也大致了解了装修流程中可能会对左邻右舍会造成的影,如此一来大家也就能事先做好准备,预防住宅装修纠纷发生,即便实际遭遇邻居的抱怨,也能尽最大努力不伤感情的妥善解决纠纷,顺利装修完工。
确认工程内容合乎法规
与邻居的装修纠纷中,最怕的是自身没有符合法律规范,因为一般来说法律内容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代表社会共识下的界线,因此在做室内设计规划时,就要符合法律的规范,并做好应有的标准流程,确认合作的厂商是合法执业,取得室内装修许可证,并告知管理委员会装修的施工工期。在一切都合乎法律的情况下,即便被人举报装修,也只要回电告知已取得装修许可证,若有专员到施工场地检视,也积极配合,即可轻松化解问题。
施工前敦亲睦邻
尽管装修施工合乎法律,但人仍是很在意被尊重的感受,尤其施工时很难避免敲敲打打、粉尘飘散,甚至搬运材料设备时,可能干扰邻居的进出,被干扰的人难免心生不快,装修纠纷的祸根通常由此埋下,因此施工前除了向管理委员会申请、公告施工工期外,也可向受干扰最大的几户邻居亲自打声招呼,送些简单的小饼干、水果之类较无负担的礼物,感谢对方在装修期间的担待。
人感到被在乎,通常会比较愿意互相,如此一来工程期间做事会顺畅许多,较不会有问题产生,同时也能和未来的邻居打下良好关系基础。
装修保证金与清洁费
装修保证金与清洁费,是屋主确认要装修施工后,支付给管理委员会的两笔费用。
“装修保证金”是一种表态,就是保证若装修施工时公设遭到碰撞损坏,会担负修复公设的义务,因此如果工程顺利完成,没有造成损坏,管理委员会就会将这笔钱退还。
“清洁费”则是义务,毕竟装修工班进出的人数众多,施工时间长,多少会造成大堂、走廊、电梯等公设脏污,这笔钱是用支付后续公设区域的清洁,因此不会退换。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两笔钱应该由装修厂商缴纳,但实务上装修公司是与住户有契约关系,但与管理委员会没有直接关联,而管理委员会是与住户有权利义务的关系,所以身为主人才是要居中负责的人。
大家在装修的时候要记得主动将装修保证金与清洁费交给管理委员会,毕竟管理委员会是整个社区管理的核心,与管理委员会沟通良好,也能减少装修纠纷产生。至于若真的不幸碰上装修工班损毁公设的情况,大家后续能再和厂商厘清责任归属,请对方支付修复公设的款项。
装修纠纷一般是指屋主与厂商在装修合作的不顺畅,但这种因装修工程与邻居之间产生争执的情况也不少见,而且多半是因装修前置作业未完善才导致被举报。入住新居不易,大家都希望能与邻居好好相处,因此只要如前文所述,施工前确保自身在装修时皆符合法规,且在施工前也依照流程与管理委员会申请,并礼貌的与邻居打招呼表示装修工程期间打搅了,一般都能在源头排除与邻居产生不快的可能,自然能远离这种装修纠纷。
厘清装修流程:
打造舒心家园不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