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菊花绿豆冬瓜汤:一杯清热解毒的养生佳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菊花绿豆冬瓜汤:一杯清热解毒的养生佳品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6427719445267556182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987193148982164
3.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17/c14739-40258017.html
4.
https://web.cmc.hebtv.com/cms/rmt0336/0/0rmhlm/sydw/hbgbdsb/xfq/11485806.shtml
5.
https://www.huadu.gov.cn/zwfw/bmts/content/post_9744930.html
6.
https://www.bjyah.com/Html/News/Articles/46121.html
7.
https://m.douguo.com/recipe/imgs/2308575?ssc=.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html&step=6&usc=?f=www
8.
https://zx.fuzhou.gov.cn/zz/csfz/fzdt/202406/t20240621_4847389.htm
9.
https://www.szzygcyy.com/kyxs/ljhgcz/kptd/202407/content_25_32632.html
10.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46950.html
11.
https://www.wuhan.gov.cn/hdjl/rdhy/202408/t20240822_2444829.shtml
12.
http://m.xuexila.com/

在炎炎夏日,一杯清热解毒的汤水是许多人的心头好。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菊花绿豆冬瓜汤,不仅口感清爽,更是一味清热降火的良方。

01

三种食材的养生之道

菊花、绿豆和冬瓜,这三种食材在中医理论中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夏季养生的佳品。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菊花能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治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对于肝火旺盛导致的头痛、头晕、眼干等症状,菊花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常食之。”绿豆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排出体外,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冬瓜能清心热,解小肠热,利小便,消暑。”冬瓜中含有的葫芦巴碱能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具有减肥降脂的作用。

02

科学搭配,功效倍增

将这三种食材搭配在一起煮汤,不仅口感清爽,更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菊花的清热解毒和平肝明目功效,能有效缓解肝火旺盛导致的头痛、头晕、眼干等症状。绿豆的清热解毒和利尿消肿作用,能帮助清除体内毒素,缓解口苦、口臭等上火症状。冬瓜的清热利水和解毒消肿功效,能帮助排除体内湿气,缓解皮肤长痘、水肿等症状。

三者搭配,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尿消肿,还能平肝明目,是夏季养生的绝佳选择。

03

制作方法

制作菊花绿豆冬瓜汤的方法非常简单:

  1. 准备干菊花10朵,绿豆1杯,冬瓜500克,冰糖适量。

  2. 将菊花清洗干净,绿豆提前浸泡2小时,冬瓜去皮切块。

  3. 将菊花、绿豆和冬瓜放入锅中,加入8杯清水。

  4.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直至绿豆熟烂。

  5. 加入冰糖调味,煮至冰糖完全溶解。

  6. 晾凉后即可饮用。

04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这款汤品适合肝火旺盛、口苦口臭、皮肤长痘、水肿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上火,饮用此汤能有效缓解上火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因为三种食材都偏寒凉,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也需谨慎,因为冰糖的加入会增加糖分摄入。此外,孕妇饮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意见。

总之,菊花绿豆冬瓜汤是一款简单易做、功效显著的养生汤品。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不妨尝试一下,让身体感受清凉与健康的双重呵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