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如何预防癌症复发转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如何预防癌症复发转移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globecancer.com/mobile/azzx/show.php?itemid=17836

癌症复发和转移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通常而言,癌症治疗后的13年是复发或转移的高峰期,约80%的患者会在此阶段出现转移或复发;而治疗第45年,复发概率会逐年下降;尤其是治疗5年后,癌症复发风险会大大降低,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即便是几个残存的癌细胞,也有可能再次无限增殖。

因此,抗癌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及抗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癌症的死亡率、复发及转移风险也呈现下降趋势。近期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症术后联合免疫细胞治疗后,74.5%的患者生存期超10年!更加坚定了我们打响抗癌攻坚战的决心!

癌症为何会复发/转移

01、首次治疗未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肿瘤的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可能会出现全身扩散及转移。而且仅依靠手术、放化疗等手段,很难完全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原因如下:

  1. 目前手术仅能切除成形的原发灶。某些肿瘤切除难度较大,通过手术无法完全地切除肿瘤,或高危淋巴结未能清扫干净,也可能造成术后复发。此外,某些抗癌治疗虽然看似成功,病理报告显示切缘阴性,扫描也未见癌症迹象,但其实部分癌细胞已发生“微转移”,即已经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日后也可能会形成“转移灶”。

  2. 放化疗目前仅可杀死局部成年的癌细胞,但对部分低分化的幼年癌细胞,则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此外,部分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或其他身体原因,无法完成规定疗程的放化疗治疗,也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

02、癌细胞擅长"隐藏"及"休眠"

  1. 癌细胞极其狡猾且似乎能“隐藏”较长时间:研究显示,约20%~45%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在成功治疗数年或数十年后复发。

  2. 癌细胞可能会“休眠”:最初的癌症治疗可能看起来很成功,但有时部分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通过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这些“休眠”的癌细胞。不过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紊乱,身体里潜藏的这些癌细胞就会再次“苏醒”,从而造成复发或转移。

03、机体免疫力低下

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抗血液中的微小病灶。然而,现实是肿瘤患者原本的免疫功能就处于失衡状态,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会再次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因而,在抗肿瘤治疗后,借助免疫细胞治疗、饮食调理(如益生菌、肠道菌群等)等手段,积极调整免疫功能,是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中之重。

04、癌症的复发风险依然存在

癌症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除了上述原因外,若治疗后未能及时去除致癌的高危因素,也可能增加癌症的复发风险。比如,研究显示,与戒烟的幸存者相比,依然维持中度至重度吸烟者,其肺癌的复发风险会增加7倍以上!因此,建议肺癌患者在治疗后,一定要积极戒烟。

警惕癌症"卷土重来"

01、这4类癌症复发率超过80%

癌症的复发或转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癌症分期、类型、治疗方式等。全球肿瘤医生网小编整理汇总了12类常见癌症的复发率,以供大家参考(详见下表)。

注:上述数据参考的是各类癌种中的某项研究数据,数值仅供参考,实际的数据会因研究统计差异、不同癌种治疗方式、分期、治疗后随访时间等因素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有四类癌种的复发率超过80%,包括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脑癌类型,复发率接近100%)、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率约为85%)、胰腺癌(复发率约为80%)、肝细胞癌(5年内复发率约为85%)。上述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遵医嘱及时复查、治疗。

02、癌症复发的主要类型

  1. 局部复发:癌症复发于身体的同一部位。比如,乳腺癌的局部复发,是发生在同一侧乳房。

  2. 区域复发:癌症复发在最初病变区域附近的淋巴结中。

  3. 远处复发:癌症在身体的新部位复发。通常来说,肺、肝脏、脑、骨骼是最常见的远处复发部位。

03、癌症复发转移的征兆

癌症患者在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化疗)后,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癌症出现复发或转移,及时就医复查,以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1. 体重减轻: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症状。

  2. 疲乏:莫名且持续的疲乏或无力症状。

  3. 疼痛:肿瘤患者出现原病灶处疼痛、病灶周围淋巴结疼痛、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关节疼痛、肝区疼痛、持续头痛等)不明原因的疼痛等,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4. 淋巴结肿大: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肿瘤患者治疗后,需要持续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比如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颈下三角区淋巴结等,一旦发现异常肿大,需及时就医。

  5. 异常肿块: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异常肿块,尤其是质地较硬、无法推动及边界不清的异常肿块,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肿瘤复发的可能。

  6. 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如尿血、黑便、呕血、阴道异常流血、流鼻血等。

  7. 其他:如发热、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无法愈合的溃疡、排便习惯改变等。

五大对策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助力患者"长生存"

癌症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其复发/转移固然可怕,但事实上,目前已有诸多患者成功抗癌,有些已顺利跨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除了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外,定期复查、配合免疫细胞治疗、适当的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等手段,也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避免癌症“卷土重来”!

01、免疫细胞疗法联合全身治疗,近74.5%的肿瘤患者生存期突破10年

近期日本专家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活化的T淋巴细胞(临床常用的T细胞包括CAR-T、TCR-T、TIL细胞)联合或不联合树突状细胞(DC)疫苗,辅助全身疗法,对实体瘤(如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患者的长生存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共入组141例实体瘤患者(包括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大多≤III期。这些患者入组后接受T淋巴细胞和(或)DC(树突状细胞)疫苗回输治疗。结果显示如下:

  1. 总生存(OS)率: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免疫细胞治疗3年、5年、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86.6%、80.9%、74.5%。

  1. 无病生存率(DFS):所有入组患者3年、5年、10年的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2.8%、70.5%和58.5%。

总之,上述数据显示,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其他全身治疗,有助于为实体瘤患者带来生存益处。

02、定期复查

癌症治疗后(尤其是治疗5年内)并不是“万事大吉”,患者还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而言,术后第1年,复查1次/3个月;术后第2年,复查1次/半年,循环持续复查,以确保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后续癌症,降低复发风险。

复查项目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B超、PET-CT)外,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部分高危患者可能还需再次进行病理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0.5cm的肿瘤,传统CT检查往往很难发现,因而血液的动态随访及检测(如cfDNA、ctDNA)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通过检测循环血中的肿瘤碎片(甚至是DNA水平的肿瘤碎片)、肿瘤细胞,来及时获取肿瘤复发的信号,对预测中早期癌症的复发风险,具有较大的帮助。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我国也在积极通过医疗保险,降低血液检测的成本。术后想要密切监测血液中循环肿瘤水平的病友,可咨询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或了解血液监测的更多讯息。

03、饮食调理

肿瘤患者可能因癌症本身、或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化疗)等因素,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轻则出现食欲不振等厌食表现,重则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无法耐受放化疗等,从而增加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因此,肿瘤患者应在抗癌过程中及癌症治疗后,积极调理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维生素、益生元、微量元素等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1. 积极补充维生素

① 维生素C: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水果及蔬菜(如橙子、葡萄柚、羽衣甘蓝等)中的营养素,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研究显示,维生素C可调节抗癌免疫反应、克服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的耐药性,高剂量维C有助于降低胃癌、胰腺癌、直肠癌、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② 维生素E:主要功能为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破坏性影响,通常存在于坚果、植物油、全谷物、绿叶蔬菜、鸡蛋等食物中。一项针对“接受放射性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共入组8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包括维生素C(n=30)、维生素E(n=30)、维生素C龈上刮治(n=29)。结果显示,维生素E对唾液腺,尤其是增强腮腺排泄功能方面,存在有益影响。

  1. 适当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活的非病原性微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肺癌、肝癌、肾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后。

世界知名期刊《Cell Host Microbe》,曾报道过我国开展的一项关于“口服益生菌混合物,促进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69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益生菌(BL)组(N=83,在围手术期给予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对照(CON)组(N=86,围手术期未给予益生菌混合物或任何其他益生菌补充剂治疗)。

结果显示,益生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9.67天)vs益生菌组(8.34天)。此外,益生菌组术后1年的总生存期(OS),明显比对照组长(详见下图)。

·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温馨提示 ·

受限于饮食结构、气候环境、遗传等因素限制,人肠道内栖居的益生菌种类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近年来针对患者自身病情的“私人订制”版益生菌受到广泛关注,主要针对不同病种,筛选出适合“特定菌种”,以重整肠道环境、显著改善病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想了解益生菌或定制益生菌的更多内容,可联系医学部,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

  1. 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类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却能被肠道内有益菌种分解吸收的有机物,常见包括双歧因子、人参多糖、膳食纤维等。研究显示,益生元可改善宿主健康、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促进肠道菌群代谢,转变至有利于抗癌治疗方向,从而有助于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

  1. 胸腺肽

胸腺是体内具有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器官。而胸腺肽是从胸腺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常见包括胸腺五肽、胸腺素α-1等。

2023年ASCO大会上,公布一项“使用胸腺素α-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共入组27例中位年龄为61岁(39-78岁)的实体瘤患者,其中81.5%的患者ECOG为2级和3级;70.3%的患者存在2处及2处以上转移;29.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3次系统治疗。入组后给予胸腺素α-1治疗,部分患者(88.9%)随后接受了PD-L1抑制剂+放疗。

结果显示,胸腺素α-1治疗后,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CD3+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19.6个月(95%CI:6.6~27.2)。晚期或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结果得以改善。

  1. 舞茸多糖

“舞茸”属于药食两用的菇类,原产于日本北部山区,我国习惯称之为“灰树花”。

据日本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与香菇等提取物相比,舞茸提取物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上,具有强大且持久的特性。

  1.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Rh2具有保护免疫系统的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白介素-2)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

  1. 破壁灵芝孢子粉

破壁灵芝孢子粉中含有灵芝多糖、三萜类灵芝酸等活性成分,具有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功效。

0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积极调理饮食外,癌症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活动、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同时,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等。

05、其他

  1. 积极寻求国内外抗癌专家的帮助:癌症作为一类复杂的疾病,患者通常有且仅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建议癌症患者选择权威的肿瘤专科医院,这些医院往往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强大的病理科,还能及时获取与国际同步的最新抗癌新药和新技术,以便根据患者病情给出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好消息是,治疗遇到瓶颈或对目前的治疗不满意的癌症患者,现可通过医学部,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

  2. 尝试参加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旨在评估新的或改良版的抗癌新药、新技术的研究,适用于大多数癌种和癌症的不同阶段,尤其对于标准治疗效果不佳者,临床试验更为重要。一方面,有助于密切监测癌种;另一方面,有助于尽早获得抗癌新方案治疗的机会。不过临床试验的入排标准较为苛刻,对肿瘤分期、癌种类型、靶点、患者个体情况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结语

一般而言,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到中晚期,此时不仅治疗难度剧增、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即便进行了放化疗,同样也要警惕“二次转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癌症复发转移一定“无药可治”。尤其是,近年来诸多抗癌新技术的相继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无论是早期亦或晚期患者,首先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术后辅助免疫细胞、饮食调理等方式,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一旦不幸出现复发或转移,也应做到早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抗癌资讯等,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收益!抗癌的过程无论多么艰苦,只要不放弃希望,未来的办法总会比问题多!

如果您对目前的治疗不满意,可咨询医学部,以全面评估病情、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或初步评估是否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抗癌新药或新技术的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