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剧《岳云》:少年英雄的演绎秘籍
龙江剧《岳云》:少年英雄的演绎秘籍
新编历史龙江剧《岳云》在哈尔滨话剧院剧场连演两场,好评如潮。该剧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岳云”为蓝本进行创作,以精湛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岳云”对家国的深沉情感,展现了一位少年英雄在战火纷飞中的成长历程。
少年英雄的传奇人生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公元1134年,年仅十六岁的岳云就随父出征,收复了随州、邓州等失地。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率军南侵,以金国精锐在郾城与岳家军大战。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郾城金军大败后不久,金军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一举击溃金军。此战诛杀金兀术女婿夏金乌,并生擒金军大小首领七十八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然而,这位少年英雄的命运却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除夕戛然而止,他与父亲岳飞、部将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诬陷而死,年仅二十三岁。
龙江剧的创新演绎
作为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本年度重点创排项目,《岳云》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该剧导演翁国生设计编排出多场充满内在激情的文戏场次,并将南派武戏的“三险四砸”、群体“前空翻变壳子”“双锤对双锤交叉出手抛接”等高难度技巧融入戏中,让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成为推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传达剧旨的重要手段。
在唱段、唱腔和音乐形式上,该剧也进行了创新。作曲边革介绍,《岳云》填补了过去龙江剧中所缺乏的唱段形式。以“岳飞”与“岳云”的唱段为例,他们参考了京剧中的流水唱腔,使得唱段更具韵律感和流畅感。而在武打场面中,他们则借鉴了京剧的曲牌,令武戏部分的音乐更加丰富和生动。在伴奏方式上,这部戏还借鉴了民族管弦乐的配器手法,这种创新不仅让演员的演唱更加丰富多彩,也带给观众更丰富立体的听觉享受。
栾兰的反串艺术
在《岳云》中,国家一级演员栾兰反串饰演少年英雄岳云。她表示,“岳云”手持双锤,与她所习惯的拿刀持枪表演技巧完全不同,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体验。为了塑造这个角色,她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即使韧带撕裂也坚持练习,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精神。
舞台呈现与社会反响
在舞台呈现上,主创团队也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舞美变化与剧情环环相扣,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感受——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近处的城楼同时出现在舞台,士兵的喧嚣与脚步声仿佛近在咫尺;鲜艳的红色背景烘托出的战场,充满了刀光剑影和英勇的嘶吼;将帅大营内,“岳家军”旗帜高高悬挂,营造出一股凝重而又不失壮志的氛围……
“《岳云》这部剧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我相信,这样的作品将会激励和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高校教师李琳在演出结束时激动地说。
此外,《岳云》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剧目之间的距离。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冰峰表示,《岳云》在传承龙江剧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时代精神和现代理念,是对未来龙江剧发展和剧种建设的全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