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黄灿灿的蛋炒饭,你家也试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末黄灿灿的蛋炒饭,你家也试试?
引用
搜狐
等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4772493_121117449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8DJAOE053494QU.html
3.
https://k.sina.cn/article_6553318034_p1869bb29200100zq2e.html
4.
https://m.xiachufang.com/recipe/107441481/
5.
https://cookpad.com/tw/%E6%90%9C%E5%B0%8B/%E6%97%A5%E5%BC%8F%E8%9B%8B%E7%82%92%E9%A3%AF
6.
https://td.fyun.cc/detail/23b258e16481e860367e719adf44a74256c5f923.html
7.
https://blog.icook.tw/posts/230934
8.
https://www.roomie.tw/posts/18839
周末在家,没有什么比自己动手做一顿美味的蛋炒饭更幸福的事了。想象一下,金黄诱人的米饭粒粒分明,鸡蛋的香气扑鼻而来,再加上各种你喜欢的配料,一碗简单却美味的蛋炒饭就能让你的周末充满幸福感。
01
如何让蛋炒饭金黄诱人?
想要做出一盘色泽金黄、粒粒分明的蛋炒饭,关键在于炒饭前的准备工作。这里有一个小秘诀:将蛋黄与米饭充分混合后再下锅炒。
具体步骤如下:
- 准备一碗隔夜米饭,这是做出好蛋炒饭的基础。新鲜米饭水分太多,容易粘锅,口感也不够松散。
- 取一个鸡蛋,将蛋黄和蛋清分开。只用蛋黄,因为蛋黄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色素,能让米饭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
- 将蛋黄倒入米饭中,用手充分抓拌均匀,让每一粒米饭都裹上蛋黄。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但绝对值得。
- 热锅冷油,待油温五成热时,将混合了蛋黄的米饭倒入锅中。用铲子快速翻炒,让米饭在锅中受热均匀,避免粘锅。
- 最后撒上葱花,翻炒均匀出锅。这样炒出来的蛋炒饭,每一粒米饭都金黄诱人,香气四溢。
02
创意做法让蛋炒饭更有趣
除了基本款的蛋炒饭,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各种配料,让蛋炒饭更有创意和风味。
番茄鸡蛋炒饭
如果你喜欢酸甜口味,可以尝试加入番茄。将番茄切成丁,与鸡蛋一起炒制,最后加入米饭翻炒。可以加入适量的生抽和辣酱调味,让口感更加丰富。
巴基斯坦猫牙米蛋炒饭
这种做法源自巴基斯坦,使用猫牙米(一种细长的米粒)和猪油来增加香气。具体步骤是:先将米饭冷藏一段时间,然后在锅中加入猪油,打入鸡蛋煎半分钟后加入火腿丁,翻炒两分钟后加入盐和葱花。
酱油蛋炒饭
这是一种传统的台湾做法,只用酱油、白饭、鸡蛋和料理油四种材料。这种做法简单却美味,能充分体现出酱油的香气。
03
家庭制作小贴士
- 米饭一定要选择隔夜的,这样水分适中,炒出来的饭粒粒分明。
- 炒饭时火候要大,动作要快,这样炒出来的饭才不会粘锅,粒粒分明。
- 蛋黄和米饭混合后,让其静置一段时间,这样能更好地渗透到米饭中,炒出来的饭更加金黄。
-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其他配料,如玉米粒、虾仁等,但要注意配料的熟度,难熟的配料需要提前处理好。
这个周末,不妨尝试一下这些蛋炒饭的做法,让你的家人朋友大呼过瘾!记住,烹饪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尝试和创新,所以不要害怕失败,大胆地去实验吧!
热门推荐
考上公务员后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手机电池寿命的秘密:如何延长你的设备续航
车上autohold这个按键什么功能
复盘永久组合等三个经典策略
吃了他汀药可以喝普洱茶吗?女性注意事项
太平岭核电项目1号排水隧洞完成深海区垂直顶升施工
寒冷冬季车辆"挂蜡" 这份解救指南记得收藏
劳动仲裁时如何认定工资流水
智慧机房管理系统功能与应用
X染色体失活:机制、影响及应用
苹果手机下拉菜单调整指南:功能排序与优化设置
企业内部腐败!法院审结后……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动?专家解析原因及预防方法
巴黎奥运会被AI渗透的方方面面
如何获取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最新政策
快憋不住啦!膀胱真的会“爆炸”吗?
软件开发工程部职责与团队协作
《哪吒2》票房爆发!能否挑战影史前三名的神话?
哪吒2现象: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驱动中国动画崛起
网页爬虫开发常用编程语言和工具详解
如何有效移除玉石上的502胶?全面指南包括预防措施与去除技巧
姆巴佩在皇马的华丽转身:从备受质疑到球队核心
男性生育保险缴纳明细怎么查?三种实用查询方法详解
我的个人博客
这本书奠定了残雪的写作风格
这本书奠定了残雪的写作风格
厚德载物是啥意思?解析这句经典成语
亚团赛结束,胡哲安不敌法汉的几点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重装系统后鼠标不能用怎么办?教你迅速找到问题原因与解决方法
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