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再曝食品安全隐患,多方共治能否破解行业顽疾?
饿了么再曝食品安全隐患,多方共治能否破解行业顽疾?
2024年8月,央视新闻曝光了饿了么平台上多家“幽灵外卖”店铺,这些店铺存在虚假地址、一证多开等严重违规行为。曝光后,北京市多个区的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涉事门店被停业整顿并从平台下线。这一事件再次将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持续发酵的食品安全危机,饿了么启动了“创新机制食安伙伴计划”,旨在通过多方协作解决行业痛点。该计划以“食品安全创新机制”为基础,联合餐饮品牌、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生态伙伴,共同探索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科技创新驱动:通过AI算法大赛等创新项目,提升食品安全监测能力。例如,明厨亮灶AI算法大赛吸引了449支团队参与,部分算法在特殊场景下展现出优秀的实用性。
模式创新突破:启动“食安解解题”系列项目,聚焦制约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通过多方联动开展问题求解和实践试点。
社会共治协同: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建立外卖骑手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如大连市聘万余名外卖骑手为社会监督员,嘉峪关市根据外卖骑手举报线索查办多起网络餐饮案件。
这些举措体现了平台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的决心。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餐饮经营者需严格自律,消费者也要提高维权意识。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图源:网络)
这一系列事件和应对措施引发了公众对外卖食品安全的深度思考。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用户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期待。有人呼吁加强监管,有人分享自己选择优质商家的经验,也有人对那些用心经营的餐饮从业者表示支持。
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次曝光和整改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卖行业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经营者赢得信任,让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