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创新助力甘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碳金融创新助力甘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甘肃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1.6%,跃居全国第三,新能源发电量53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甘肃省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而碳金融的创新实践为这一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甘肃省相继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政策引导下,甘肃省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绿色项目库,涵盖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和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等。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企业建立融资对接长效机制,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向274个绿色项目授信2739.22亿元,投放贷款875.03亿元。
创新驱动,碳金融助力新能源发展
碳金融的创新实践为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4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4216.38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余额1921.56亿元,是2020年末的3.2倍。
兰州新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推出多个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兰州新区落地了全国首笔城市公交“净零排放”运营贷款,创新推出“零碳会议+碳汇保险”模式。同时,甘肃省还推出了“光伏贷”“风电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走在前列。2024年,甘肃省落地了多个全国首单类绿色金融产品,包括全国钢铁行业首单13.35亿元可持续挂钩债权融资计划、全国首单煤炭企业5亿元碳资产标识债券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为碳金融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挑战与展望
尽管甘肃省在碳金融支持新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发展不协调,储能调峰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等问题。此外,部分产业链环节存在产能过剩风险,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探索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环境,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