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进无性别公厕改造: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如厕难题
广州推进无性别公厕改造: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如厕难题
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广州市环卫公厕布局规划(2024-2035)》,其中提出鼓励将低使用率男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以解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广州公厕现状与改造计划
根据规划,广州市现状公厕总量已满足标准要求,但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此,规划提出至2035年将新(扩)建933座环卫公厕,近期目标为308座。同时,全面加强现状环卫公厕改造,实现“老厕”品质提升,优化男女厕位比,配置第三卫生间,加强无障碍化设施配置。
男女厕位比例失衡的困境
清华大学无锡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的研究显示,女性如厕平均时间是男性的2-4倍。具体来说,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要3分钟到3分30秒,男性只需要90秒。因此,男女厕所坑位的最低比例应该是1:2,才能保证男女如厕公平。
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厕所仍采用1:1的厕位分配,且男女厕间的设计空间基本相同。这种设计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女性经常面临排队等待的困扰。据统计,41%的女性表示经常或偶尔需要排队上公厕,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队1-5分钟。
无性别公厕的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已经开始尝试建设潮汐公厕。目前,广州已建有十余个潮汐公厕,通过灵活调整厕位来应对不同时间段的性别使用需求变化,从而提高厕所的使用效率。这种厕所通常配备有可移动的隔板或门,可以通过灵活调整厕位数量,有效应对高峰时段的厕所使用压力。
成功案例借鉴
昆明长水机场的全女卫生间设计获得了广泛好评。机场不仅设置了多个蹲坑和少量马桶供选择,还在门口安装了屏幕显示空闲坑位,极大地方便了女性旅客。类似的设计也在成都火车站、广州南火车站等地得到应用。
面临的争议与挑战
尽管无性别公厕的推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人担心可能会发生隐私问题,如偷拍等。还有人对“无性别”这一概念表示反感,认为这涉及性别议题,不尊重男性。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直接扩建女厕可能比改造男厕更为简单有效。
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公厕问题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无性别公厕作为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虽然面临一些争议,但其在提高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无性别公厕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