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回家路:那些年的感动瞬间
春运回家路:那些年的感动瞬间
2025年春运,这场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神经的年度大迁徙,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共计40天。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春运期间全国交通出行人数预计达48亿人次,同比增长7.2%。在这场浩大的人口流动中,无数温暖的故事在上演,展现了中国人在归家路上的互助与温情。
一线工作者的坚守
在广州局肇庆车务段肇庆站,一位名叫朱文静的“00后”售票员,用她的热情和专业,温暖着每一位回家的旅客。这是她第一次参与春运,面对平均每分钟处理三到四笔业务的高强度工作,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售票技巧,还总结出了一套“春运秘籍”:多查几次、多看几天、利用停售期寻找购票机会、耐心引导旅客候补、密切关注客流动态。她还主动帮助视力障碍的老人,成为了他们的“眼睛”,让归家的旅途不再孤独。
在K2188次列车上,从西宁到上海的33小时48分钟旅程中,列车长周清慧和她的团队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这趟跨越2200公里的列车成为了旅客们的“移动之家”。从安全提醒到清洁卫生,从解答疑问到提供转乘方案,乘务员们用耐心和细心,让每一位旅客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志愿者的温暖行动
在上海虹桥枢纽,闵行区组织了1500名机关、街镇志愿者,分布在6个重要点位,为旅客提供各类咨询、指引服务。他们身着蓝马甲,佩戴党员徽章,成为了旅客眼中最醒目的“指引灯”。从为初次来沪的游客规划路线,到帮助手机没电的旅客导航,从指引迷路的夫妻找到高铁站,到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的身份证,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郑州东站,一群特殊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用他们的语言优势,为外籍旅客提供帮助。来自斯里兰卡的高朗、尼日利亚的恩泽和波兰的戴若珈,不仅帮助旅客解决实际问题,也用自己的行动,感受着中国春运的独特氛围。
旅客间的互助精神
在G178次列车上,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乘客突发抽搐,列车长紧急通过广播寻找医生。一位正在列车上的医生迅速赶到现场,判断可能是心脏问题,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在医生的指挥下,列车长向调度中心申请临时停车,德州西站与列车方快速配合,确保了列车及时停靠。整个过程中,列车上的乘客们不仅没有抱怨,反而积极协助,将患者扶上轮椅,展现了人性最温暖的一面。
在另一趟列车上,一位女乘客因为身高有限,无法将行李箱放入高处的行李架。坐在斜对面的大哥看到后,立刻起身帮忙,轻松地将行李箱放好。面对感谢,他只是摆摆手说:“出门在外,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春运,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迁徙,更是一场爱的传递。在这条回家的路上,无数的温暖瞬间让我们相信,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有爱的地方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