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如何塑造你的教育观?
童年记忆如何塑造你的教育观?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小学校长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记忆如何塑造了她的教育理念。
一本引发思考的童年回忆录
今年9月,东莞大朗长塘小学校长黄学谦的新书《又见荔花开——八十年代岭南乡村的童年回忆》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以她童年经历为蓝本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更引发了教师和家长们对教育本质的深思。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黄学谦校长通过这本书传达了一个朴素的教育理念:生活就是教育,童年是孩子们成长的底色。她笔下的童年是自由的、淳朴的,孩子们在田野里捉鱼虾,在荔枝树上嬉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这些看似平凡的童年经历,却成为了她日后教育工作的精神源泉。
童年记忆如何影响教育方式
黄学谦校长的故事并非个例。许多教师的教育方式都深深烙印着童年经历的痕迹。一个在充满爱与包容的家庭中长大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鼓励式教育;而一个经历过严格管教的教师,可能会更加注重纪律与规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记忆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还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影响更是直接体现在教育方式上。正如黄学谦校长所说:“经历过乡村童年的滋养,会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获得走得更远的力量。”
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在教育领域,有许多像黄学谦校长这样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成长故事无不透露着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比如,有的教师因为童年时曾被一位好老师改变人生,立志也要成为一名能影响学生的好老师;有的教师因为自己曾是“问题学生”,更能理解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往往与其童年经历息息相关。而这些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成为了他们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教育评价理论的启示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教育评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现代教育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将评价对象扩展到所有教育领域,强调评价对象的参与,重视改进教与学的过程。
黄学谦校长的故事和教育实践,正是对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生动诠释。她通过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体会到教育的本质。这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自然和实践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耐挫能力。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用心浇灌祖国花朵的教师们致敬。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童年经历成为教育道路上的助力,如何用更温暖、更理解的方式去引导每一个孩子成长。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值得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