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sa/819622083_120129740

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北宋初期至中期以特赐乘轿为主,北宋中后期至末年乘轿风气渐盛,南宋时期官员乘轿活动逐渐制度化。本文通过梳理皇帝、皇室成员、官员和平民的乘轿活动,展现了宋代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政策及其演变过程。

皇帝及皇室人员的乘轿活动

1. 皇帝乘轿

宋代皇帝的乘轿工具主要包括辇、舆和轿子。辇主要有大辇、平辇、七宝辇、步辇、小辇等。步辇在宋代是皇帝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如宋太宗曾“乘步辇出乾元门,宰相、枢密迎谒”。舆则包括肩舆、腰舆、相风乌舆等多种类型。肩舆主要用于皇帝日常出行,銮舆则是皇帝专用的一种轿子。

自太祖起,宋廷就逐渐树立起一种勤俭节约的作风,所以即使皇帝拥有乘轿权,乘轿活动的记载也很少。政和年以后,宋徽宗多次微服出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这可能是皇帝出于隐秘的考虑,直接越过了礼法程序,选择了轻便的轿子。

2. 皇室人员乘轿

南宋时,皇室成员乘坐檐子或轿子的进一步发展。对皇室人员乘轿活动的考察对象包括皇太后、皇后、妃子、太子妃、王妃、宗室和公主。

皇太后乘轿涉及的辇舆有大安辇、龙舆和龙肩舆。大安辇最初是咸平年间真宗为万安太后制作的舆,乾兴元年正式更名为大安辇。北宋时,皇太后主要乘坐龙舆。南宋以后,皇太后仍会乘龙舆。绍兴年间奉迎皇太后时,高宗就曾下诏制作龙舆。龙肩舆,又称龙檐子。南宋时制作,皇太后出行所乘。

皇后、妃子。北宋时,皇后主要乘厌翟车,日常则乘白藤舆。南宋之后,皇后只乘坐檐子。北宋时,妃子还不能乘坐檐子。据《文献通考》记载,“哲宗即位,尊朱贵妃为皇太妃,出入乘檐子。”可见朱贵妃是在成为太妃之后,经过哲宗的允许才乘坐檐子的。

太子妃、王妃。宋代,太子妃也有乘轿的现象。皇太子妃乘坐檐子至迟在政和年间就已出现。南宋时,太子妃乘轿的现象有所增加。

宗室。宋代宗室的乘轿主要分为特赐乘轿和日常乘轿两种方式。特赐乘轿贯穿两宋始终,而日常乘轿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南宋时期。宋代特赐乘轿的宗室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年老有疾的宗室,这是一种常例。第二类是受器重的宗室成员。

公主。宋代公主的乘轿活动主要体现在婚嫁活动中。公主出嫁与王妃出嫁出行之仪相似,公主出嫁乘坐的金铜檐子空间是比较大的,抬舁的人数也达到了12人。

宋代官员群体的乘轿活动

宋代官员出行一般是骑马或乘车,到了北宋中后期受到民间影响,出现了乘轿的现象。直到南宋初期,除了上朝和一些礼仪活动中依然要骑马之外,官员已经基本乘轿。然而在此之前官员的乘轿活动一般是要经过皇帝特许的。

乘轿特赐是一种特许制度,汉魏就已经有了载舆之制,不过当时的舆还是车,到了唐代乾元年间,开始用兜笼来替代车舆。宋代特赐乘轿的对象主要有亡国之君及其亲属、有功武将、年高或有疾的高阶文官、外交使节和宦官。

官员的乘轿活动主要包括赴任乘轿、外出游玩乘轿和其他乘轿活动。宋代平民也有乘轿的现象,这实际上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乘檐之风。平民的乘轿活动既有征召贤隐的特赐乘轿,也有女子出嫁、老伤病残以及其他一些日常出行活动。不过民间乘轿活动尚少,适用于特定场合和特定条件下,更加凸显实用性。

总结

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北宋初期至中期以特赐乘轿为主,北宋中后期至末年乘轿风气渐盛,南宋时期官员乘轿活动逐渐制度化。宋代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政策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宽的过程,反映了宋代社会变迁和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变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