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竟增加患癌风险?最新研究揭示惊人真相
心理健康问题竟增加患癌风险?最新研究揭示惊人真相
澳大利亚卫生政策合作组织最新研究显示,该国有400万人患有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面临更高的慢性疾病风险,还可能导致早逝。这一发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与癌症风险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与多种慢性疾病存在显著关联。特别是男性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84%,女性则增加了20%。这一发现揭示了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指出,科学家将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归为“C型性格”。这类人群具有逆来顺受、爱生闷气、敏感多思等特点,倾向于压抑强烈的情感,特别是愤怒。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从而增加患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也表示,虽然精神因素不是癌症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它会促使癌症发展,或者加速其进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慢性压力与癌症转移
最新发表在《癌细胞》期刊上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压力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慢性压力会导致某些白细胞形成粘性网状结构,使身体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症转移。即使在没有癌症的情况下,慢性压力也会改变机体组织,为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这一发现强调了减轻压力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专家建议,将减压作为癌症治疗和预防的组成部分,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心理健康问题并非罕见,而是普遍存在。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8.9%,其中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的比例为20.0%,外化问题(如自我伤害)的比例为11.7%。
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包括学业负担、与亲友分离、未来就业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恐慌和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失眠、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依然突出。
改善心理健康的具体建议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有氧运动,每天30分钟以上。团体运动、骑自行车和有氧体操或舞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腹式呼吸法:通过深呼吸来缓解压力,具体方法是鼻腔吸气,口腔呼气,使腹部缓慢鼓起和下降。
社交活动:多参与社交活动,展示自己,结交爱好相同的朋友,增强自信心。
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专业帮助:当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重在预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科学评估、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和及时干预,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关注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