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技术大揭秘!
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技术大揭秘!
三七:文山的“金不换”
在云南文山的崇山峻岭间,生长着一种被誉为“金不换”的珍贵中药材——三七。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更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名贵药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三七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种植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七的基本特性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根部是主要药用部分,具有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外伤出血等症的治疗。三七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7年才能收获,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之一。
云南文山:三七的黄金产地
云南文山州是三七的道地产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三七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山三七以其卓越的品质闻名于世,其有效成分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产的三七。
种植技术详解
环境要求
三七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它适宜在北温带高原西南季风气候下生长,年平均气温需保持在13-20℃之间,年降雨量要求在900-1300mm。此外,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湿度也会影响三七的生长质量。
种植管理
选地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施肥:在三七的生育期内,需适时追肥,遵循适量多次的原则。对于1-2年生的三七,在出苗展叶后,应每隔15-20天撒施一次草木灰,每亩用量为150-200公斤。5月时,还需加施1-2次厩肥,每亩用量为2500公斤。此外,在6-10日期间,还需追施一次粪水。对于3年生以上的三七,从4月中旬开始,每月需追肥一次,以粪水为主,每次用量为1500-2000公斤,并增施草木灰,以确保植株健壮。在雨季后,现蕾期和抽苔开花初期,应施厩肥,每次每亩用量为3000公斤左右。9-10月间,还需再施一次盖芽肥,以护芽促壮。
灌溉与排水:三七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在干旱季节,应注意浇水,遵循轻、匀、适、透的原则,避免猛浇和浑水浇灌。同时,在雨季时需清理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园内无积水。
病虫害防治:三七的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锈病和白粉病等。针对这些病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 立枯病: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紫草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同时喷洒相关药剂。
- 根腐病: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并注意雨季排水;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的三七;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发病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浇灌病区。
- 疫病:清洁田园并冬季抬净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用代森锌、退菌特或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治疗。
- 炭疽病:同样需要清洁田园并及时烧毁枯枝落叶;选用无病种子并用波尔多液浸种;种子用福尔马林浸种后洗净晾干播种;发病期喷洒代森锌或退菌特等药剂进行治疗。
- 锈病:冬季剪除病株茎叶并喷洒石硫合剂;发病期用二硝散、石硫合剂或敌锈钢等药剂进行治疗。
-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在冬季彻底清理园区,剪除病株叶片,并喷洒波美1度至2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则需每隔7天喷洒一次渡美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续喷洒2次至3次以控制病情。
采收与加工
三七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种植后的第3-7年,以秋季为最佳。采收后需经过严格的加工流程:首先摘除地上茎并洗净泥土,随后剪去芦头(羊肠头)、支根,并去除须根,这一步骤被称为“头子”。将“头子”经过一天的暴晒后,进行轻柔的揉搓,避免破皮。此过程需反复日晒与揉搓,直至三七完全干燥,即成为“毛货”。之后,将“毛货”放入麻袋中,通过加租糠或稻谷的冲撞,使其外表呈现棕黑色光亮,最终成为成品。同时,剪下的芦头、支根和须根也被晒干,分别被称为“剪口”、“筋条”和“三七根”。若遇到阴雨天,则可采用烤干的方式,使用木炭火并注意火力均匀,烘烤过程中需不断翻动并进行揉搓。
经济效益分析
近年来,三七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不同规格的三七价格差异较大:
- 干三七:20头约230元/公斤,30头约160元/公斤
- 鲜三七:二年约30元/公斤,三年约39元/公斤
- 其他产品:剪口约242元/公斤,籽条约78元/公斤,干花约260元/公斤
虽然三七种植的投入成本较高,但其收益也非常可观。以一亩地为例,从种植到收获需要投入约5-6万元,而收获时的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三七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山州政府出台了《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对三七的种植、采收和加工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三七产业向科技化、市场化和合作化方向发展。
结语
云南文山三七种植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种植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农业项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三七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