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养熊取胆技术引发国际争议,替代方案成传统医药转型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养熊取胆技术引发国际争议,替代方案成传统医药转型关键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0267900_120993742
2.
https://guba-insight.eastmoney.com/news,cjpl,1509058597.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4-10-22/doc-inctmssu1510049.shtml
4.
https://wildlifefriendlymedicine.org.cn/exploration-resources/industry-trends/index330.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6%8A%E8%86%BD
6.
https://healersforthewild.com/%E4%B8%8D%E4%BD%BF%E7%94%A8%E7%86%8A%E8%86%BD%E4%B9%9F%E8%83%BD%E6%B6%88%E7%82%8E%E8%AD%B7%E8%82%9D%E4%BB%A5%E5%8F%8A%E6%B8%85%E7%86%B1%E9%99%8D%E7%81%AB/
7.
http://z.cbcgdf.org/nd.jsp?id=1634&fromMid=3&groupId=97
8.
http://www.xncxczxw.com/newsinfo/7461897.html
9.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681325-99367376-p

近年来,中国的养熊取胆技术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一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衷是为了保护野外黑熊资源,但其残酷性和对动物福利的侵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争议。

01

养熊取胆:一个残酷的现实

养熊取胆的过程极其残忍。熊被长期关在狭小的铁笼中,通过手术在腹部植入导管,直接插进胆囊抽取胆汁。这种被称为“挤胆”的过程每天进行两次,从熊三岁开始,持续时间长达5-10年,有的甚至长达20年。由于缺乏专业兽医,大约一半的熊死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许多熊为了缓解痛苦,会撕咬自己的身体部位,导致严重的自残行为。

这种做法不仅对熊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熊的肌肉因长期被关在狭小空间而萎缩,营养不良,牙齿和爪子被拔除,甚至有些熊会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即使被解救,大多数熊也因长期的伤害和缺乏生存技能而无法重返野外,只能在庇护所度过余生。

02

国际争议:动物保护与传统医药的冲突

这一做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积极推动传统医药向更人道、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他们认为,使用熊胆入药不仅违反动物福利,也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阻碍。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亚洲黑熊被列为附录I物种,禁止国际性商业交易。尽管人工养殖熊胆制品的贸易未被完全禁止,但需受到严格监管。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等地已明令禁止销售熊胆制品,中国香港也对含熊胆成分的产品实施严格管控。

03

替代方案: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令人欣慰的是,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研究显示,有54种草药可以替代熊胆的药用价值,如鼠尾草、大黄和蒲公英等。此外,人工合成的去氧胆酸(UDCA)也能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这些替代品不仅能够满足医疗需求,还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依赖。

中国作为亚洲黑熊的主要分布国之一,已开始采取积极措施。相关部门与亚洲动物基金会合作,通过关闭养熊场、停止新许可证发放、补偿养殖户转产等方式,逐步淘汰这一行业。同时,加大了对熊胆替代品的研发力度,推动传统医药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04

未来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传统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不应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通过科技创新和替代品研发,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保护传统医药价值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不仅是对动物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未来的负责。

尽管养熊取胆技术的争议仍在持续,但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和行业协会已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截至2024年,已有21家医药企业与行业协会承诺不使用濒危野生动物成分,5230名临床医生承诺不推荐含有濒危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和保健品。这些积极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医药向更人道、可持续方向转型的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