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2025春节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从南到北:2025春节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春节前夕,从北到南,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让这个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据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将举办400多场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涵盖非遗巡游、年俗体验、非遗展演、年货市集等多种形式,让各地民众在体验传统年味的同时,感受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北方:传统民俗展现新魅力
在北方,春节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河北邯郸举办的年画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85幅精品年画,这些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反映传统民俗风情的经典之作,也有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创新作品。据统计,春节期间,各地将开展20余场年画进万家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年货大集等形式,增强春节文化氛围,丰富假日文旅消费。
在陕西榆林,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展演拉开了“陕北榆林过大年”的序幕。横山腰鼓表演《吉祥腰鼓》、陕北民歌《东方红》《山那边》《信天游》等独具榆林特色的非遗节目轮番登场,现场洋溢着喜庆、祥和、热烈的节日氛围。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南方:创新活动增添新活力
与北方的传统民俗相比,南方地区的春节活动则更显创新与活力。四川自贡灯会以“灯贺中华·气象万千”为主题,通过“迎春贺年”“自贡年轮”“一路繁花”等七大主题,集中展现了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其中,“孔雀开屏”巨型灯组长达140米,巨型“剪纸”灯笼结合传统走马灯工艺打造出一幅长55米的画卷,而“五谷丰登”灯组则使用万余件瓷器进行捆扎造型,规模创下历届之最。
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的“我们就过非遗中国年”活动则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活动现场不仅有皮影戏、剪纸、年画等非遗项目的展示,还安排了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爆米花、炸油粑粑、拖面、写春联等传统过年民俗活动,吸引上千民众参与。这种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新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让民众在参与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东西部:多元文化共绘新图景
在东西部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四川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举办的“非遗贺新春 延边过大年”活动精选当地重点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展示和品鉴。国家级非遗项目盘索里、伽倻琴艺术、朝鲜族长鼓舞和农乐舞等轮番上演,而朝鲜族传统米糕、米酒、打糕和剪纸、玉米皮编织、草编等体验项目则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春节非遗活动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强调创新与发展。例如,上海豫园灯会运用3D光影、虚拟仿真技术,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和神奇动物“穿越”到现代,与游客近距离互动。这种科技与非遗的融合,不仅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也增添了新活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此外,各地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各地浓浓的“年味”。从线上集福、发电子年画到逛线上庙会,这些数字化的创新方式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春节非遗活动的蓬勃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自我更新和创新发展。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所说:“民俗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更新,天然具有自我调节、改进的能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春节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