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还是订金?别再傻傻分不清!
定金还是订金?别再傻傻分不清!
小王看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交了10万元“定金”作为购房意向。然而,后来他发现该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决定放弃购买。当他要求退还10万元时,却被告知因为合同中写的是“定金”,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买方违约,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的后果却大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文分清“定金”和“订金”,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踩坑!
定金vs订金:核心区别
法律性质不同
定金:是法律概念,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性质。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如果支付定金一方违约,则无权要求返还;如果收受定金一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
订金:并非法律术语,通常视为预付款,在交易中不具担保功能。无论哪方违约,订金均应全额退还。
适用范围不同
定金:适用于各类合同,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方式。
订金:主要用于金钱支付类合同,如买卖合同中的预付款。
数额限制不同
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
订金:数额由双方自由约定,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合同正常履行时的作用不同
定金:可直接抵作价款或由买方收回。
订金:充当货款的一部分。
合同无法履行时的处理不同
定金:适用定金罚则——违约方将面临定金没收或双倍返还的处罚。
订金:无论违约方是谁,订金均全额返还,无需额外赔偿。
实用对比表格
项目 | 定金 | 订金 |
---|---|---|
法律性质 | 具有担保性质 | 预付款性质,不具担保功能 |
适用范围 | 各类合同 | 主要用于金钱支付类合同 |
数额限制 | 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 无明确限制 |
正常履行时作用 | 可抵作价款或收回 | 充当货款的一部分 |
违约时处理 | 违约方面临定金没收或双倍返还 | 全额返还,不涉及额外赔偿 |
案例解析:一字之差,损失惨重
在某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风电叶片山地工装运输车生产合同》,合同中约定甲公司需支付50万元作为“定金”。然而,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甲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50万元。法院最终认定这50万元为定金性质,由于甲公司违约在先,因此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只能收回超出定金限额的4000元。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建议:如何避免混淆
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注意合同中所注明的“订金”“定金”是否与双方口头沟通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完善付款方式及备注信息:在缴纳“订金”“定金”时,尽可能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并在转账时对款项目的进行明确的备注。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出现争议时,应当妥善保存必要证据材料(如合同、单据、微信聊天记录等)。
购房场景中的特别提醒
在购房过程中,定金和订金的区分尤为重要。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可以尝试要求退还定金:
- 开发商虚假宣传
- 购房款未进入监管账户
- 五证不全(需要有预售许可证才可出售)
- 捂盘惜售
- 诱导无购房资格者购买
- 未尽告知不利因素义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因为个人原因不想购买,那么定金很可能无法退还。因此,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谨慎考虑,看清合同条款,理性消费。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你已经对“定金”和“订金”的区别有了清晰的认识。记住,一字之差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交易中一定要谨慎区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