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幼小衔接课程是帮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幼小衔接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幼小衔接课程的主要内容
心理准备: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独立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学习和生活。
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自理能力。
学习管理能力: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等。
注意力培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社交能力:加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挫折承受能力: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小朋友分享。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问题
片面衔接: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
配合不足: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没有沟通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扩展资料
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刚入学的幼儿年纪小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课本上的知识他已经学习过,再学习一次对他来说很简单,经常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于是,自信心膨胀。等学习新的知识,孩子学习进度缓慢,老师批评,家长训斥,导致孩子厌学,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怎么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