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因流感离世,你真的了解流感吗?
大S因流感离世,你真的了解流感吗?
2月3日,台湾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享年48岁。这一消息震惊各界,也再次提醒公众关注流感及其并发症的严重性。
尽管流感常被视作普通感冒,但它可能引发致命后果,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在当前流感高峰期,专家紧急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并留意身体状况,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流感(Influenza)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 Cold)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一项全球的研究数据估算了1999—2015年33个国家的死亡率,平均每年因流感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超额死亡数为14.7万。
流感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跟感冒类似,重者则会出现并发症。随着疾病的发展,两者在症状上可能出现一些差异:
普通感冒症状:典型的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流感症状:流感则通常起病急,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可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
流感的高危人群和并发症
临床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属于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并不高,但也不能就此忽视风险。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缺氧和发热。肺炎类型包括: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继发细菌性肺炎: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 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参考以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除了肺炎,流感的这些并发症也要当心:
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约占成人流感的12%。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流感导致成人脑炎、脑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总体上不常见。
肌肉骨骼并发症: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极度肌痛、无力、尿色加深)更常见于儿童。虽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见。
中毒性休克: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跟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合并感染:包括肺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对于发热超过3~5日、退热后再次发热,或病程3~5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如何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但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可以接种。而且,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眼睛、鼻和口;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药物预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但不能代替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对鸡蛋或牛奶过敏可以接种:从2015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不再将对鸡蛋和牛奶过敏作为疫苗的接种禁忌。
感冒期间不建议接种:因为生病期间免疫力较低,会影响疫苗效果。需待症状消失后2-3天再接种。
接种后观察:注射疫苗后需留观30分钟,回家后若出现发热、寒战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得了流感怎么办?
自我判断:在流感季节,若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等症状,应怀疑流感可能。
及时就医:高危人群(5岁以下、65岁以上、孕妇、慢性病患者)应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
对症治疗: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休息和补水:充分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在流感高发季,家中可配备流感自测试剂以及少量药物,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专家介绍,从缓解症状来看,两个药物是等效的,玛巴洛沙韦对降低病毒载量的速度要比奥司他韦好一些。当出现流感相关症状时,在“黄金48小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做到自救。
此外,还有两种非甾体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备一款即可。如果发烧比较明显或引起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热药。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
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重症或病程超过2天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如果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
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轻症流感可以自愈,药物可以缩短病程,但同时有增加耐药风险。
**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