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赵露思诊断中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是抑郁症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赵露思诊断中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是抑郁症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06FUAK0514DLRL.html

近日,演员赵露思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病情,被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一诊断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因为它与赵露思之前提到的抑郁症并不相同。那么,什么是分离(转换)性障碍?它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理的痛苦和躯体化的症状。这种疾病没有客观的生理病变,其特点是动态连接中断,可以表现为精神过程突然中断、身体与精神的连接中断,以及身心与现实的连接中断。这些症状往往是快速、不受控、动态变化且难以预测的。

病因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理目前仍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假说:

  1.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当人类遇到危险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兴奋、情感爆发等反应,也可能会出现抑制、木僵、昏睡等状态,甚至退化、呆傻、表现像儿童一样。这种反应可能是为了脱离危险环境或免除某些义务。

  2. 心理创伤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往往是第一次发病的直接诱因。具有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易被暗示等人格特点的人更容易患病。此外,神经系统遭受损伤(如脑外伤、脑炎)和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影响发病。

症状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大类: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分离症状

  1. 遗忘:突然忘记人生的重要经历,甚至遗忘自己的个体身份;突然开始非计划范围内的旅行、出走,忘记自己是谁。

  2. 情感爆发:情绪突然爆发,可能是哭,可能是笑,可能是吵闹、宣泄;夸张的行为表现,冲动毁物,自伤、伤人甚至自杀行为。

  3. 身份转变:突然变得呆、傻、幼稚;突然表现出双重或多重人格。

  4. 木僵:相当长的时间只能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身体不能活动,失语、无刺激反应(光线、声音、疼痛)。

转换症状

转换症状总体表现为躯体化,即患者没有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但心理的压力和痛苦无法释放,转换成了身体的各种症状。

  1. 体动异常:动作减少(不能站起来、不能走路,失去言语功能等);动作增多(肢体震颤、肢体抽动);异常运动(全身痉挛或僵直、抽搐、呼吸加快等)。

  2. 视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弱视、单眼复视,甚至失明);听觉障碍(听力丧失、失声、失语)。

  3. 感觉障碍: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与神经分布不一致),过敏,皮肤局部对触觉敏感。

治疗与预后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心理治疗自然不可缺失。目前常用的心理疗法有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由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疼痛、失眠等问题,这些症状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持续对患者进行影响和暗示。因此,针对各种症状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也需要小剂量、短周期的灵活运用。

虽然分离(转换)性障碍发病急、症状复杂,但一般来说,轻度的分离(转换)性障碍,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大多数急性发作的患者经过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临床痊愈。但有极少数病程长、反复发作,或表现为瘫痪、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不经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三个重要提醒

  1. 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身心异常,如无法提供专业帮助,起码可以做到不伤害:不强迫、不评价、不指责。

  2. 分离(转换)性障碍和抑郁症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很可能共病。到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才能进行更精准的治疗。

  3. 痛苦,不会因「知足常乐」而消失。痛苦是客观存在的。一味告诉自己「我应该知足,已经很好了」,并不会让痛苦消失。患病看医生,并不可耻;污名化疾病,才可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