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新券利差走阔,流动性溢价趋势解析
国开新券利差走阔,流动性溢价趋势解析
近期债市数据显示,国开次新券与国开新券之间的利差迅速走阔,反映出市场对流动性的估价正在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表明,在三季度经济超预期转弱以及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背景下,套息交易者及交易盘做多意愿强烈,导致流动性溢价重新回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性溢价高点通常出现在利率的阶段性低点,进入12月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国债净融资量可能达到6000亿规模,若央行投放流动性不及预期,流动性环境可能出现变化,债券利率或有短期反弹的风险。
国开新券与次新券:定义与区别
在债券市场中,国开新券和次新券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国开新券通常指最新发行的国开债,而次新券则是指次新发行的国开债。这两个概念主要用于区分不同发行时间的债券,以便投资者更好地进行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
2024年债市数据与流动性溢价变化
2024年,债券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国债主要期限品种到期收益率整体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在9月23日降至年内最低点2.0381%。收益率曲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短端下行幅度明显大于长端,这主要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在信用债市场,2024年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信用债净融资由正转负,城投债和金融债均为负贡献。城投债方面,受化债严控新增影响,净融资规模从2023年的8555.17亿元降至2024年的-8934.78亿元。金融债方面,净融资为-5125.55亿元,较2023年全年净融资缺口扩大超5000亿。产业债虽然发行量有所增长,但主要集中在中高等级国央企。
信用品种的二级市场表现也值得关注。信用品种收益率整体跟随市场基准利率走势,但弹性更大。8月资金面趋紧叠加“9.24新政”以来,收益率回调幅度大于利率债,信用利差大幅走阔,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呈分化,低等级长久期品种流动性溢价大幅上升。
市场影响与投资策略
流动性溢价的变化对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利率品种方面,2024年国债主要期限品种到期收益率整体下行,收益率曲线结构变化较大。短端品种受益于宽松流动性,下行幅度显著高于长端。央行加强对收益率曲线形态的调控,防止过度平坦化,积极引导曲线恢复正向向上斜率。
信用品种则呈现出“利率化”特征,相对利率品种弹性更大。信用债净供给不足,叠加监管严控“手工补息”等因素,加剧了配置压力和信用“资产荒”。8月中下旬以来,信用债市场快速回调,信用债利差水平已至近一年高位,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在投资策略方面,利率品种可逢低配置,信用品种配置价值提升。利率品种中,短端安全性高,长债趋势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信用品种中,3年信用利差或震荡后下行,评级利差方面需考虑“退平台风险”。金融债方面,同业存单下行预期较强,短端性价比更高;普通商金债可适当下沉,二永债需关注不赎回风险。
未来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债券市场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政策组合方面,宽货币和宽财政环境下债市扰动因素增加。一方面,支持性货币政策将使流动性宽松和利率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或增加债市震荡。此外,还需关注债券供需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和投资机会。
在利率债方面,2025年可能交易曲线正常化,关注10-1、30-10曲线陡峭化机会。政金债方面,短端政金债利空因素较多,长端或维持震荡。地方债方面,短端已具备性价比,中长端需关注央行支持力度与保险行为的变化。
信用债方面,2025年关键变量来自化债,多周期嵌套角度仍处信用利差收窄的大周期下。金融债方面,同业存单下行预期较强,短端性价比更高;普通商金债可适当下沉,二永债需关注不赎回风险。
总体来看,2025年债券市场仍存在投资机会,但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动向,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注重风险控制,把握市场节奏,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