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助力中国电气装备突破高海拔特高压工程难题
新材料助力中国电气装备突破高海拔特高压工程难题
高海拔特高压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工程中,新材料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推动了我国输配电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高海拔特高压工程的特殊挑战
高海拔特高压输电工程面临着比平原地区更为严苛的自然环境挑战。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例,该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等多个地市(州、区),部分线路海拔高达4750米。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设备需要应对以下挑战:
空气间隙加大: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降低,导致电气设备的外绝缘性能下降。这要求设备必须增加空气间隙,从而增大设备尺寸。
地震烈度高:高海拔地区往往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较高。例如,川渝特高压工程中的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地震烈度达到8度(9度设防),对设备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
重覆冰问题:高海拔地区气温低,容易出现覆冰现象。川渝特高压工程最大覆冰量达到60毫米,远超过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
施工难度大:高海拔地区极寒缺氧、温差大、紫外线强,人员退场率高,施工降效明显。同时,山势陡峭、常年积雪,物资运输极其困难。
新材料应用的关键技术突破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高海拔特高压工程中广泛应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高海拔特高压设备研制:设计科研团队针对高海拔、重覆冰特点,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世界上首次攻克了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
特高压变压器创新:特高压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在川渝特高压工程中,首次完成高海拔解体特高压变压器现场组装,将330余吨特高压变压器本体拆解成16个单元进行运输和组装。
新型导线和金具:为应对重覆冰问题,工程首次研发采用10分裂导线、金具和新型放线设备工艺,提高了线路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
“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工程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增强了铁塔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提升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材料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高海拔特高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增强绝缘性能:通过新材料的应用,设备的外绝缘性能得到提升,有效防止了高海拔环境下绝缘击穿等问题。
提高机械强度:新型导线和金具的应用,以及创新的铁塔设计,大大提高了线路的机械强度,增强了抗覆冰能力。
优化电磁环境:新材料的应用改善了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电磁干扰。
提升抗震性能:通过新材料和结构优化,设备的抗震性能显著提升,能够满足高地震烈度地区的要求。
对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意义
高海拔特高压工程中新材料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当前工程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能源转型:新材料的应用使得高海拔地区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得以大规模开发和输送,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升电网互联互济能力: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高海拔特高压工程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带动产业升级:新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积累宝贵经验:川渝特高压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高海拔特高压工程中的新材料应用,展现了我国在电力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这些新材料不仅解决了当前工程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将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